繁體簡體

大陸涉台白皮書的六大亮點和新意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媒體連結      2022-08-16 09:28:30

(評論員 束沐)國務院台辦、國務院新聞辦810日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繼1993年、2000年之後發表的第三份涉台白皮書,也是近期大陸台海軍事演訓行動之後最重要的對臺政治宣示,持續引發島內輿論高度關注。我們認為,這份涉台白皮書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具有六大亮點和新意,是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的路線圖。

《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是以新時代中國共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月2日對臺重要講話為總綱,體現了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三份歷史決議”的主要精神以及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關於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決策部署。這份白皮書洋溢著磅薄厚重的歷史感、與時俱進的時代感、奮發有為的使命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反映出大陸對臺方針政策的一貫性、穩定性,也彰顯了大陸方面對廣大台灣同胞的親情善意、對“百年未有大變局”之下處理和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

第一,揭示並闡述了“統則強、統則富、統則興”的定律和大勢。白皮書不僅從中華民族千年來的發展史、近現代以來的屈辱史、當代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的奮鬥史之中論證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也雄辯地闡釋了“國家富強統一、民族偉大復興、人民幸福美滿”的必然趨勢。新時代完成國家統一,必然是祖國大陸繁榮富強、高度發展引領之下的實力統一,也必然是兩岸同胞過上更好日子、共同實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融合統一。值得一提的是,白皮書特意提及“台灣經濟發展水準較高,産業特色明顯,對外貿易發達”,再次説明大陸高度肯定和充分尊重台灣社會的經濟體制和發展成果,也再次強調了和平統一進程中以及統一後台灣經濟會更加發展、民生會更加改善、兩岸融合發展紅利會更加普惠,必將給台灣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第二,“依法治臺”和“愛國者治臺”的原則呼之欲出。白皮書首次羅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反分裂國家法》和《國家安全法》中涉台法律條文,強調依法打擊“台獨”頑固分子、統一後台灣可以作為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法治思維和法制元素前所未有凸顯。這一方面是白皮書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理所當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國的主權,其中包括對台灣的主權”的體現,另一方面標誌著中國政府在統一前、統一後嚴格堅持“依法治臺”原則,一切涉台政策措施和行動依法依規。與此同時,白皮書首次出現“所有擁護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台灣同胞將在台灣真正當家作主”的表述,並深入闡述了“一國”與“兩制”的辯證關係,事實上體現了“愛國者治臺”的原則和精神,這是“一國兩制”20多年來港澳實踐經驗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啟示之一。

第三,就“兩制”台灣方案提出“和平、民主、善意、共贏”的八字方針。白皮書對“一國兩制”及其在台灣具體實現形式展開充分論述,回應了一段時間以來島內輿論涉及“一國兩制”尤其是在香港實踐情況的偏頗認知和謬論,並進一步以四個詞、八個字加以提煉:一是和平,“一國兩制”本身就是和平統一理念的彰顯,大陸和台灣兩種制度和平共處、長期共存、共同發展;二是民主,“一國兩制”在台實現形式會秉持“有事好商量、一家人的事由一家人商量、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的協商民主理念,“兩制”台灣方案及其實施必將體現真實而廣泛的民主;三是善意,大陸方面深知當前部分島內同胞對“一國兩制”還存在誤解和疑慮,相信可以通過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事實讓台灣同胞重新認識“一國兩制”的包容性和優越性;四是共贏,以“一國兩制”完成統一後,中華民族經濟將在優勢互補、應通盡通、融合發展之中更加壯大,兩岸産業鏈和科技創新將引領全球經濟發展。

第四,強調採取非和平“斷然措施”具有雄厚的民意基礎與縝密的政治、法律邏輯。白皮書回顧了中國人民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取得抗美援朝勝利的歷史,撂下了“搞‘台獨’分裂抗拒統一根本過不了14億多中國人民的決心和意志這一關”的重話,這些意味深長的表述,與不久前“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的嚴厲警告同頻共振。白皮書同時指出,中國政府採取非和平方式“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後選擇”、“絕非針對台灣同胞”,並清晰闡述了做好非和平方式準備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平統一前景、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因此,兩岸同胞要保留和平統一希望、擴大和平統一空間,唯有聯合起來共同清除民進黨謀“獨”行徑這一障礙,島內所有負責任且真心“愛台灣、要和平”的各黨派、各界別人士都應該毅然與“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以臺制華”干涉勢力做切割,蔡英文當局更應懸崖勒馬、立即停止衝擊紅線的“末日狂飆”。

第五,高度重視台灣社會“認同問題”並提出促進同胞心靈契合的方式方法。白皮書坦誠地指出,由於“台獨”思想毒害和兩岸政治分歧,一些台灣同胞對兩岸關係性質和國家認同問題認識出現偏差,對祖國統一心存疑懼。這就是近二十多年來困擾台灣社會的所謂“認同問題”。對此,中國政府提出五點主張:一是以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心,引導台灣同胞逐步走出受“台獨”煽惑的歷史誤區;二是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走深走實,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三是在深化兩岸融合過程中,拉緊兩岸情感紐帶和利益聯結,增強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四是統一後彌合因長期沒有統一而造成的隔閡,增進一家人的同胞親情;五是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台灣地域文化在中華文化根脈的滋養中更加枝繁葉茂、煥發光彩。由此可見,包容耐心、加強交流、深化融合、彌合隔閡、傳承文化,貫穿統一前和統一後,大陸方面將以細緻、細膩的方式方法逐步解決“認同問題”、促進心靈契合。

第六,對統一後台灣的對外聯繫以及台灣同胞參與國際活動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白皮書對統一後台灣涉外事務有所著墨,不少表述是首次出現,引發兩岸熱烈討論和廣泛解讀。首先需注意到,白皮書對近年來美西方外部勢力助臺拓展所謂“國際空間”以及民進黨當局在國際上竭力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進行了深入全面的揭批,這決定了唯有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徹底清除“台獨”分裂勢力障礙,在“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之下、有強大祖國做依靠,台灣同胞在國際上才會腰桿更硬、底氣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因此,無論是統一後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經中國中央政府批准在台灣設立機構,還是統一後國際公約在台適用、國際會議在台舉辦,都展現了統一後台灣同胞以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身份走向國際社會、參與國際活動、贏得國際尊重的巨大空間和機遇。

正如白皮書中所指,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在確保中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兩制”台灣方案的空間無限之大!但這一方面要依靠台灣同胞的積極爭取和兩岸民主協商的妥善安排,另一方面則要堅決與危害和平統一的“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干預勢力鬥爭到底。兩岸有識之士要讀懂大陸涉台白皮書的亮點和新意,共同維護和拓展和平統一的空間,把兩岸關係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文章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