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斷美化軍國主義,甚至硬扯台海局勢

日本不斷美化軍國主義,甚至硬扯台海局勢
8月15日,日本內閣個別成員和一些國會議員前往靖國神社參拜。首相岸田文雄向靖國神社供奉祭祀費,並在講話時對日本在二戰中的加害責任、給各國造成的傷害閉口不提。日本許多主流媒體更是將自己擺在歷史和道義的制高點上,借回顧歷史之機,硬扯俄烏衝突和台海局勢指責中俄,進一步渲染“中俄威脅”,製造對立,倒打一耙、混淆視聽。

  由日本政府主辦的“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在東京的日本武道館舉行。據NHK報道,岸田文雄就任後首次在該追悼儀式上發表致辭,稱“我們所享受的和平與繁榮是建立在各位陣亡者寶貴生命和苦難歷史之上的”,還稱“戰後,我國始終堅持走和平國家的發展道路,深刻牢記歷史教訓,致力於世界和平與繁榮。今後也將堅決貫徹這一誓言,決不讓戰爭的慘禍重演”。

  共同社分析稱,岸田的致辭沿襲了安倍和菅義偉政權的內容,沒有提及對亞洲各國的加害和反省。結構和措辭也與近些年的致辭幾乎沒有變化,幾乎複製以前內容,看不出“岸田特色”。

  在歷次首相“8·15”致辭中,首次提及亞洲各國遇害者的是1993年的細川護熙。此後歷任首相均在致辭提及日本的加害責任。但從第二次安倍政權上臺後,即從2013年8月開始,日本首相連續10年不在“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致辭中提及對二戰的“反省”。

  對此,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表示,日本必須以史為鑒,正確認識和深刻反省過去那段侵略歷史,同軍國主義徹底劃清界限,才能真正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才能切實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向未來。中方敦促日方恪守迄今在歷史問題上作出的表態和承諾,停止一切美化侵略戰爭、歪曲歷史認識的行為,以實際行動體現記取歷史教訓、堅持和平發展的姿態。

岸田文雄政府多名閣僚拜鬼

  日本政府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和復興大臣秋葉賢也參拜靖國神社。這是日本政府內閣成員連續3年在8月15日當天拜鬼。此前的13日,新任經濟産業大臣西村康稔前往拜鬼。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日本政壇極右翼代表,高市早苗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還在台海問題上發表妄言。

  一些日本民眾在東京舉行示威遊行活動。示威者高呼口號,反對戰爭,反對修改憲法,並稱“靖國神社是戰爭的神社”,呼籲取消靖國神社。遊行過程中,示威活動幾度遭到右翼分子的干擾。數百名警察對示威遊行活動進行了全程警戒。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表示,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精神工具和象徵,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日本政要涉靖國神社消極動向再次反映出日方對待歷史問題的錯誤態度,中方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表達嚴正立場。

  一段時間以來,日本一些政治人物頻頻公然違背明確規定把台灣歸還中國的《開羅宣言》等重要法律文件。這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嚴重挑釁,一切愛好和平、主張正義的人們不會答應。開歷史倒車者,必將再次走入歧途。日本只有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才能找到自身正確位置。中方敦促日方認真汲取歷史教訓,徹底同軍國主義切割,避免進一步失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倒打一耙!日媒硬扯台海局勢

  《讀賣新聞》15日的社論以當前的俄烏衝突為由,將現在的俄羅斯與當年的日本相提並論,並渲染台海危機,稱日本週邊的安全環境已空前嚴峻,鼓動日本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日本經濟新聞》的社論稱,“戰後”時代沒有結束,也不能就此結束。文章扯上當前的俄烏衝突和台海局勢稱,當前的局勢已經動搖了日本和平憲法的前提。“77年來,日本遠離戰爭,一直限制防衛費用,如今不得不從根本上加強防衛力量”。

  可見,如今的日本不僅沉浸于歷史中的“戰爭被害”,更鼓吹現實中的“軍事威脅”。日本政府將周邊的中國、朝鮮、俄羅斯都塑造為對日本安全的重大威脅,通過此舉為大幅增加軍費尋找藉口,為修改防衛政策文件尋求輿論支援,為修改和平憲法鋪路,以最終實現擺脫戰後體制束縛、成為“正常國家”的目標。日本民眾也在政府和媒體的宣傳中越來越認同各種“威脅論”,堅持和平憲法的民意日益被侵蝕。

  《每日新聞》的社論稱,國家往往會以一個激勵人的“故事”綁架民眾。當國家高舉大義之旗訴諸武力時,民眾就會成為犧牲品。日本曾在太平洋戰爭中提出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實則是滿足自身私利。文章批評現在的日本政府置戰爭受害者的要求於不顧,提出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並要求美國加強核保護傘。盲目地建設國防裝備也有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和引發衝突的風險”。

日本選擇性遺忘,扭曲民眾史觀

  從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到駭人聽聞的731部隊人體實驗和細菌戰,再到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鐵證如山、罄竹難書。日本侵華戰爭至少造成中國3500萬人員傷亡和6000億美元以上經濟損失。

  然而,這些血淋淋的事實很難在日本的教科書中找到。在右翼勢力主導的育鵬社等編寫出版的歷史教科書中,整個侵華戰爭的歷史全部被抹去。部分其他教材即使提及侵華戰爭,也將篇幅壓縮得很小,而且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的名稱被改為看不出歷史事件性質的“日中戰爭”“南京事件”。與此相比,日本受到的原子彈轟炸、東京空襲等則被重點介紹,以體現日本的“戰爭被害”。

  一些日本戰犯經過新中國審判、改造,深刻反省、懺悔自身罪行,回到日本後努力以自己的證言還原真實歷史,為實現中日和平友好貢獻力量。但日本右翼勢力將他們的證言污衊為一派胡言,攻擊他們自曝侵略史實是“自虐”。

     否認侵略、美化戰爭、扭曲民眾史觀……二戰以後,日本右翼勢力一直通過多種手段試圖為侵略歷史翻案。在政治層面,右翼政客多年來公然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其中不乏閣僚甚至首相。他們將戰犯奉為“英靈”,宣稱“向為國作戰並犧牲寶貴生命的英靈表達敬意”,公開宣揚錯誤史觀。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社會層面,右翼勢力在歷史教科書中不僅隱瞞日本戰爭罪行,還鼓吹右翼史觀,將侵略戰爭美化成“自衛戰爭”和“亞洲各民族的獨立解放戰爭”。而日本政府近年來對此不僅默認放行,還親自下場粉飾侵略歷史,比如去年4月就以內閣決定形式將對勞工的“強制帶走”改為“徵用”,將“隨軍慰安婦”去掉“隨軍”二字。在這些操作下,日本民眾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對真實歷史的認知已經被嚴重扭曲。

  大量史料顯示,日本二戰期間從朝鮮半島和中國強徵了數以百萬計的勞工。他們被送到日本本土和佔領區,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從事苦役、遭受虐待,在一些工作地點的死亡率超過30%甚至50%。強徵“慰安婦”也是日本政府和軍隊在侵略戰爭期間有計劃、有組織實施的嚴重反人類罪行。據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學者調查推算,日軍二戰時期強迫多達70萬名各國婦女充當“慰安婦”,僅中國婦女就有至少20萬人受害。

  無論是強徵“慰安婦”還是強徵勞工,都是日本軍國主義踐踏人類尊嚴和權利的野蠻行徑,鐵證如山。右翼勢力和日本政府對此淡化、美化甚至予以否認,並拒絕承擔法律責任。這種做法嚴重踐踏亞洲受害國人民感情,是對受害國人民的二次傷害。

     日本這個口口聲聲要始終“走和平道路”、處處“重視人權”的國家,恐怕早已在其自我渲染的所謂“威脅”中,忘記了自己是如何走上侵略戰爭道路、如何踐踏他國人民人權的。否認侵略歷史、美化軍國主義不僅使日本無法與亞洲國家實現真正的歷史和解,更有可能讓日本重蹈戰爭覆轍,給亞洲國家和日本人民帶來新的災難。


     來源:新華網、環球網、中新網、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官方微信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