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商務部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理事、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國家發改委暨國台辦兩岸産業合作研究諮詢小組特約專家、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顧問、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共同家園研究院顧問、《台灣研究集刊》編委會委員。 |
作者 唐永紅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和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15日出席臨濟護國禪寺祈福法會,為染疫往生民眾祈福。會後朱立倫接受媒體訪問,指責這段期間蔡英文當局未能做到超前部署,造成近500萬人染疫,近萬人不幸往生,痛批民進黨這個時候還是以選舉為優先,連指揮官陳時中都跑來選舉,直諷“這也是世界奇跡之一”。
朱立倫的指責、批評與諷刺,雖然不無政黨競爭與選舉政治中的相互攻殲,但從事實與事理上看,面對今日之嚴重氾濫疫情,作為疫情防控的指揮官,陳時中應是無顏于鄉親父老。然而,陳時中好像渾然不覺新冠病毒肆虐下黎民之悲苦、民怨之沸騰,竟然在疫情氾濫時刻,不僅脫逃台灣防疫陣地,而且毫不畏懼廣大民眾的不滿,還自信滿滿地轉向台北市長選舉陣地。真不知道他自信何來?!
不過,民進黨贏得選舉,從過去到現在,好像向來也不是憑藉自身政績。他們自己都承認,民進黨自建黨以來,對台灣民生經濟發展基本上無所建樹。然而,民進黨何以贏得選舉與“執政”呢?回顧近30多年來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的翻轉性變化,以及最近幾次選舉中民進黨總是想盡辦法地主打“統獨牌”與“主權牌”,而且每每奏效,可以看出端倪。
自成立以來,民進黨刻意運用基於“一邊一國”或“一中一台”定位並運作的政治體系、教育體系與輿論體系,長期進行“仇中”、“恐中”、“敵中”的負面宣導,不斷培養“台獨”分裂意識,不斷改變台灣民眾的想法,不斷改造台灣社會意識形態,堅持不懈、積極作為,完好地引領了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的走向。
而今的台灣社會生態,已是“藍小綠大”、“國弱民強”、“統小獨大”、“反統傾獨”的格局,台灣民眾國家認同已嚴重疏離,統一意願已十分微弱。在這種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下,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性質定位及發展取向上“政治正確”,獲得台灣多數民眾特別是年輕世代的認同與支援,已進入“政治正確”的“政治收穫期”。
在這樣的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中,民進黨基本上不需要什麼執政政績,只要台海不出現戰爭,台灣經濟不比馬英九時期更壞,民進黨大致就可以躺著選,大概率上就會贏得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然而,影響台灣地區縣市長選舉與影響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主要因素並不全然相同。兩岸關係在縣市長選舉中的作用畢竟相對有限。民進黨的縣市長參選人也就難以靠打“統獨牌”與“主權牌”取勝。眾所週知,直接影響縣市長選舉結果的主要因素乃多數選民對參選人的共同觀感。而過去兩年來,陳時中留給台灣民眾的觀感又如何呢?
眾所週知,因為站在防疫第一線,陳時中一度累積較高民意支援並被拱上“神壇”,也因此早就成為民進黨佈局2022台北市長選戰的有力人選。曾有民意調查顯示,若陳時中在2022年角逐台北市長,他將以53%的支援度完勝國民黨的蔣萬安17個百分點。但好景不長,後來無論是各地檢測出的從台灣輸入確診新冠病例,還是彰化採檢風波與全臺疫苗缺失問題,都讓他的聲望大打折扣,而他違背學識與良知強行為民進黨當局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背書",就明顯是進退失據的表現了。更不要説而今全臺疫情嚴重氾濫,已造成近500萬人染疫、近萬人不幸往生的悲劇與慘狀了。
針對陳時中接受民進黨徵召參選台北市長,“台灣民意基金會”公佈的7月下旬的民調顯示,受訪的台北市民有49%不支援陳時中參選,只有32%支援,這就明確説明台北市民並不待見他。另據《聯合報》8月1日公佈的台北市長選戰最新民調,蔣萬安以28%領先,陳時中則以26%居第二,黃珊珊25%排第三。而島內輿情網站《網路溫度計》民調中心13日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蔣萬安支援度28.3%,領先陳時中的26.4%及黃珊珊的24.4%。
上述民調顯示,陳時中已經跌落“神壇”,其支援度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那麼,陳時中何以選台北市長?讓我們拭目以待。【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