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獨”頑固分子清單的公佈有這四個目的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2-08-18 10:06:41

微信圖片_20220517092659

作者 馮國豪 陳守仁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8月16日,中共中央台辦再次出臺新的反制措施,宣佈將蕭美琴、顧立雄、蔡其昌、柯建銘、林飛帆、陳椒華、王定宇等7人,連同先前公告的蘇貞昌、遊錫堃與吳釗燮一併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禁止他們本人與家屬在大陸港澳經商牟利,並採取必要懲戒措施,依法終身追究其責任。這是繼2021年11月5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點名蘇貞昌、遊錫堃、吳釗燮等,第二波公佈的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 

為何要公佈 “台獨”頑固分子清單?制裁措施又有何效果呢?筆者認為“台獨”頑固分子清單的公佈應該有以下四個目的:

其一,對佩洛西竄臺的必要響應與 “對臺政策白皮書”的具體實踐行動。設置清單的目的本是切割 “極少數”的“台獨”人士,但這波動作緊隨佩洛西竄臺而來,且一口氣端出7人,透露出北京對臺策略新變化,這項制裁清楚表達對佩洛西竄臺的必要響應,同時也是針對日前公佈的第三份 “對臺政策白皮書”所宣示“反獨促統”的具體實踐行動。

其二,斬斷“台獨”政客的金脈與人脈。對於“台獨”頑固分子清單中本人及家屬禁止進入中國大陸地區,此點應暫時不致對這些“台獨”人士産生嚇阻或制裁效果,現在兩岸關係本就低迷,官方交流更是絕跡,但對於關聯企業和金主不得在大陸謀利一節,則必會産生寒蟬效應,進而造成立即而明顯的實質金錢損失。尤其對從事參與選舉的政客而言,未來的募款和政治獻金必大受影響,以前波蘇貞昌為例,蘇貞昌的女兒蘇巧慧她在2016、2020兩次參選民意代表所募得的六千萬(新台幣)政治獻金中,幾有一半全是由大陸台商所捐獻。 

其三,製造長期壓力:由於相關制裁並沒有時間性,只要相關規定沒有撤銷制裁將永遠存在。政治人物政治生命畢竟有限,但制裁時間遠遠超過他們擔任政治人物的時間,雖然目前嘴上仍不認輸,但時間一長還是會有壓力,尤其是未來一旦中美關係改善,他們的家屬、子女可能都有在大陸港澳地區尋求各種機會的需求,這時他們的壓力也將隨之而來。

四、對有“台獨”傾向人士提出警訊。在這波制裁也同時決定對遊錫堃擔任董事長的 “台灣民主基金會”的執行長、吳釗燮擔任董事長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的秘書長實施制裁,禁止其進入大陸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這是延續8月3日對“民主基金會”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制裁的具體化,這項制裁並沒有擴及兩個“基金會”中不同黨派的董監事,這也就是對包括在野黨在內,可能有“台獨”傾向人士警訊,如果走向“台獨”仍有可能進入制裁名單。

儘管大陸連續兩波對“台獨”人士的制裁,但也並未“趕盡殺絕”,例如對蔡英文及自命為 “務實台獨工作者” 的賴清德並沒有在這兩波名單中,筆者認為表示北京仍有給“台獨”人士留有空間的意涵。

首先,尊重台灣民眾情感。蔡英文與賴清德作為台灣地區正副領導人,不宜過度傷害台灣社會的感情,于情于理都不宜撕破顏面,保留未來雙方談判妥協空間,確有政治現實上的必要。

其次,劃出界線警示“台獨”傾向者:佩洛西竄臺的接待和會晤活動同場包含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均並未受波及,在選擇制裁“台灣民主基金會”的成員時,也僅點名執行長黃玉霖,並未擴大到有國民黨籍“立委”參與的董事會及由學者組成的副執行長層級。換言之,大陸這一波打擊 “頑固台獨”,仍是在綠營和其他光譜陣營之間明確畫出一道分割線。但透過“台獨”清單和對“基金會”制裁,也清楚劃出界線警示“台獨”傾向或支援者,表示大陸隨時有能力制裁“台獨”勢力。

再次,預留未來綠營政要或“台獨”人士改變政治立場的機會。“台獨”的聲勢往往隨著台灣環境變遷而有所改變,例如中美關係改變“台獨”的勢力也會隨之消長,台灣的經濟環境也會影響“台獨”的支援度,因此綠營正要或“台獨”人士未來政治立場也可能改變,因此大陸並沒有對所有主張“台獨”的島內政要給予制裁,給未來預留轉圜的空間,當然這也預告未來隨環境變遷仍可能逐批公告新的 “台獨清單”。

當然,筆者深信統戰策略是抓大放小、爭取多數、孤立少數,挑出最具有象徵作用的少數激進頑固“台獨”分子,發揮震懾效應即可,爭取兩岸人民“心靈契合”,邁向未來和平統一的中國才是最終目標,但也希望“台獨清單”能讓對“台獨”美夢存有幻想的台灣同胞有所警惕,重新思考什麼才是對個人與台灣最好的選擇。【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