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河北鳥籠手藝人:竹絲化籠見精巧 “毫釐必究”顯匠心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資訊      2022-08-18 15:06:43

  河北鳥籠手藝人:竹絲化籠見精巧“毫釐必究”顯匠心

在三河喬鳥籠工作室內,喬梁對鳥籠大圈進行精細拋光。 劉向 攝

  中新網廊坊8月18日電(宋敏濤 王洋洋)根根竹條從拉絲板的小孔裏用力拉出來,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18日,在河北省三河市泃陽鎮西關村的三河喬鳥籠工作室,三河喬鳥籠製作技藝傳承人喬梁正專注地進行拉絲。他一手扶穩拉絲板,一手用力地將竹條拉出板孔,一根不偏毫釐的竹條就完成了。

  “三河喬鳥籠做工精細考究,耗時較長,從選料、烤竹圈、制籠腔、制拉條、制籠頂、制籠門籠腿到組裝鳥籠,需要大小265道工序,道道工序都十分嚴苛。”喬梁説,所有測量均以0.1毫米誤差為基礎,來不得半點馬虎。

  北派三河喬鳥籠製作技藝傳承于京城“八旗文化”,産品定位中高端。近百年來,三河喬鳥籠製作技藝代代傳承,不斷拓新,其用途逐漸從原來的養鳥過渡到現在的把玩、收藏,産品遠銷海內外。

  由於爺爺和父親都會做鳥籠,喬梁很小的時候就利用課餘時間給他們當幫工:破竹、拉絲、打孔、制腔。20年工藝磨煉,30歲出頭的喬梁不僅掌握了全套制籠手藝,且獨具匠心。

  “選料是個講究活兒,竹節大的不行,表面有斑點的不行,最主要的是要選在夏季三伏天下竹,此時的空氣濕度大且竹子老成有韌性。”喬梁説,去年從山上選的3000多棵竹子,最終能用的只有1000多棵,淘汰率超60%。初篩過後,還要制腔、拋光、選料。目前,三河喬鳥籠年生産量只在500隻左右。

  三河喬鳥籠製作考究遠不止於此。“以制籠門為例,先用合竹揻好門弧,再打門眼。門眼的距離要絕對精準,誤差控制在十分之一毫米以內,穿上籠條後要上下啟動自如,關籠時以成三響為佳……”喬梁如雙手托起一鳥籠介紹説。

  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今的三河喬鳥籠已不再局限于養鳥的功能。經過幾代手藝人的探索和努力,每個製作出的鳥籠都是造型各異、做工精巧的工藝品。

  “這是竹鳥籠,這是木鳥籠,這是烏木籠,這是駝骨籠……”三河喬鳥籠工作室一角,喬梁指著雙層陳列櫃裏的鳥籠一一介紹。“打造一個鳥籠,通常需要數月甚至更久,這些都是三河喬鳥籠的‘得意之作’,作為展品不捨得出售。”

  “製作鳥籠,不僅要有技藝,還要有創新。”20年來,喬梁在繼承祖輩傳授的傳統手工技法基礎上,希望把新一代工藝融入到鳥籠製作中,使這項技藝不斷發展精進。(完)

文章來源:中新網
作者:宋敏濤 王洋洋  |  責任編輯:張祝華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