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是美國的“解藥”還是“毒藥”?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寰球熱點      2022-08-18 17:09:32

美國總統拜登8月16日在白宮簽署《通脹削減法案》。(圖源:央視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8月16日在白宮簽署《通脹削減法案》。(圖源:央視新聞)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美國總統拜登近日簽署了總價值為7500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從而使該立法正式生效。拜登聲稱該法案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法案之一”。國際社會紛紛聚焦此次事件,不少聲音認為,法案中的大多內容與通膨問題無關,可能會讓通膨問題更嚴重。

  《通脹削減法案》難以消減通膨

  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通脹削減法案》。法案包括未來十年投入約4300億美元用於氣候和清潔能源以及醫療保健領域等內容。

  具體來説,該法案將撥款3690億美元用於能源安全和氣候投資,旨在到2030年將碳排放量減少40%;撥款640億美元用於醫療補貼,將老年人的自付藥費限制在每年2000美元;撥款800億美元用於加強美國國稅局的執法力度,確保高收入公司和人群不會逃稅。此外,該法案還包括對股票回購徵收1%的消費稅。白宮稱,該立法將在未來十年內將美國政府預算赤字減少約3000億美元。

  從資金用途上看,這一法案名為“削減通脹”,重點卻放在了應對氣候變化和新能源領域。該法案對能源和氣候領域的投資不僅規模遠勝其他領域,而且持續時間也更長,以至於有的美媒稱其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氣候法案”。

  儘管拜登極力宣揚《通脹削減法案》的效果,但不少人並不買賬。對法案持反對態度的分析人士指出,該法案只是拜登政府2021年提出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的“改版”,內容聚焦于環保業務的投資以及削減政府赤字,針對通脹的條款並不多。取名為《通脹削減法案》只是為了在通脹難題導致民眾怨聲載道的情況下更容易在國會投票中通過。

這是8月1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圖源:新華社)

這是8月1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圖源:新華社)

  新法案或成美國經濟毒藥

  目前,通脹是美國民眾最關注的經濟議題之一。今年3月以來,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均超過8%。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年化通脹率達到9.1%,為40多年來的歷史最高。7月年化通脹率儘管有所回落,仍達到8.5%。通脹持續加劇,令美國民眾愈發感到錢包吃緊。

  美國廣播公司和益普索集團日前公佈的聯合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經濟正在惡化,這一比例達到2008年以來最高,美國人對拜登政府經濟政策效果的評判呈“壓倒性”負面。

  美國洛杉磯西班牙語報紙《觀點報》報道,專家認為,拜登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並不會在短期內解決美國物價上漲問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指出,該法案對2022年至2023年的通脹影響“微不足道”。此外,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預算模型得出結論,在未來十年,“該法案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在統計上可忽略不計”。

  美國《紐約郵報》日前發表題為《虛假標簽下,民主黨人不斷給美國經濟下“毒藥”》的社論。文章指出,“去年,民主黨人用一個假裝刺激經濟的法案為我們帶來了飛漲的物價,現在,又用另一個假裝對抗通脹的法案來打擊經濟。”該報分析稱,這一法案被命名為通脹削減法案顯得十分荒謬,因為它對降低通脹毫無作用。而比荒謬命名更糟糕的是,法案要求的數千億美元稅收將重創美國人,可能造成經濟衰退加劇,整個美國可能會因此陷入困境。

當地時間8月11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一個加油站的油價牌。(圖源:央視新聞)

當地時間8月11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一個加油站的油價牌。(圖源:央視新聞)

  外媒:目的更像是為了拉選票

  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之際,距離11月美國中期選舉只剩不到三個月。中期選舉關乎民主黨在接下來兩年內能否掌控國會。據路透社報道,民主黨人希望這項法案能幫助他們在今年的中期選舉中保住對國會的控制權。

  今年以來,拜登支援率堪憂。據最新民調數據顯示,由於高通脹以及疫情對經濟的不利影響,拜登的支援率在今年5月跌至最低點——36%,已經接近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最低支援率(33%)。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發表評論文章稱,白宮目前的目標是充分利用包括通脹削減法案在內的一系列成果,幫助拜登在中期大選來臨之前重塑形象。文章還提到,拜登在簽署儀式上對共和黨議員進行了猛烈抨擊,並呼籲選民在中期大選時採取應有的行動。

  阿根廷《經濟學家報》報道稱,拜登簽署的《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中涉及到的內容(應對氣候危機、降低老年人藥物成本等)與該法案名稱中的目標似乎沒有太大關係,其目的更像是為拉來更多選票,而不是為了抑制通貨膨脹。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網、經濟日報、國際線上)



責任編輯:姚思寒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國際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