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每年舉辦不低於2萬場市民文化活動 北京公共文化服務“不打烊”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資訊      2022-08-19 07:47:59

  每年舉辦不低於2萬場市民文化活動北京公共文化服務“不打烊”

圖為第十九屆群星獎優秀節目展演。 徐婧 攝

  中新網北京8月18日電 (徐婧)18日,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北京地區群眾文化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第十九屆群星獎優秀節目展演在京舉行。記者獲悉,近年來,北京群眾文化活動實現了每年貫穿全年、覆蓋全市,舉辦不低於2萬場,覆蓋不低於3000萬人次。在9月1日將開幕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期間,北京市、區、街鄉、社村四級聯動,將組織開展市民文化活動共2833場,其中線上活動1045場、線下活動1788場。

  十場“群星獎”巡演傳承古都文化

  據介紹,本次展演活動選取“第十九屆群星獎”北京地區入圍作品和2021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中優秀作品進行演出,分別在大興影劇院舉辦3場巡演、在通州區文化館劇場舉辦3場巡演、在石景山區文化中心劇場舉辦4場巡演,共計10場巡演。作品突出小故事,大情懷,抒發百姓心聲,呈現出幾大亮點。

  一是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彰顯深厚文化底蘊。本次巡演作品充分體現北京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紅色文化、創新文化的創作規劃,創作方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涵蓋三個文化帶建設、冬奧、中軸線申遺、京津冀協同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主題,例如圍繞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火》、圍繞大運河文化帶的《水穩號兒不急》、關於冬奧題材的作品《一起向未來》《情係冰絲帶》。

  二是形式新穎,立足基層,弘揚社會正能量。戲劇作品《春天網約車》展現了新時代北京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們都市生活方式的新變化,通過父女兩輩人對於“孝順”與“幸福”的不同理解,引發了人們對於尊重傳統與老年人自我價值實現的思考;曲藝作品《幸福的記憶》為京津冀三地聯合打造,表演上採用北京琴書、天津時調、河北西河大鼓組合呈現。

  三是製作精良,寓意深刻,體現新時代內涵。巡演作品選自群星獎入圍的優秀作品,得到評委和民眾的一致認可。如音樂類作品《火》為阿卡貝拉表演唱,創作表演難度大,是北京市群眾文化節目的首次嘗試;舞蹈作品《兩室一廳》借用空間的概念構建起了關於“家”的故事;音樂作品《水穩號兒不急》北曲南腔,生動鮮活,並運用通州方言彰顯地區特色。

  首都文化惠民效果不斷擴大

  北京市文化館館長王維波介紹,近年來,北京市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水準持續提升,文化惠民效果不斷擴大。多年來堅持開展的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之歌唱北京、舞動北京、戲聚北京、藝韻北京、影像北京、閱讀北京等品牌活動起到了“建機制、搭平臺、育人才、樹品牌”的效果,活動每年列入市政府實事工程,實現了每年貫穿全年、覆蓋全市,舉辦不低於2萬場,覆蓋不低於3000萬人次。

  在中國群眾文藝領域唯一的國家級政府獎——群星獎評選中,本屆北京市徵集了126件作品參加初賽,30件作品入圍復賽,10件作品入圍決賽,涵蓋評比所有藝術門類,入圍作品數量排名全國第一;北京市數字文化館建設項目,有效地提升了全民藝術普及活動的服務範圍及能力,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服務方式,做到公共文化服務“不打烊、全免費、無門檻”。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期間,北京市、區、街鄉、社村四級聯動,將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共2833場,其中線上活動1045場、線下活動1788場。北京將以十三藝節為引領,發揮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的帶動作用,組織北京市文化館開展全市藝術普及活動,提升全市群眾文藝創作水準。

  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支援,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北京市文化館承辦,各區文化和旅遊局、文化館及相關單位協辦。(完)

文章來源:中新網
作者:徐婧  |  責任編輯:張祝華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