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生態護林員有二百多萬人,用辛勤付出築牢祖國生態屏障——
與林為伴 守護青山(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常 欽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4日 第 14 版)
核心閱讀
生態護林員是基層林草資源管護的源頭和載體。去年8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了第一部關於護林員的規範性文件《鄉村護林(草)員管理辦法》。如今,我國各類生態護林員已超200萬人。他們紮根深山密林,守護綠水青山,推動我國實現林草資源網格化管理和有效管護。
“一天好幾個護林點,每天巡查8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廖福長是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淮土鎮的一名生態護林員,12年、8萬里,廖福長的護林腳步從未停歇。
去年春天,廖福長巡山爬一個陡坡時,因雨天坡路濕滑摔了一跤,腿部受傷,流了不少血。回家簡單包紮後,第二天他依然帶傷巡山。“山裏少有公路,巡山全靠兩條腿,每天要走10多公里,不知磨破了多少雙鞋。”廖福長的巡山日記上這麼寫道。
生態護林員是基層林草資源管護的源頭和載體,是綠水青山的守護者。他們常年以山為家、與林為伴,走村串寨、翻山越嶺,踏遍溝溝坎坎……當前,我國已有各類生態護林員200多萬人,為保障其合法權益,去年8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了第一部關於護林員的規範性文件《鄉村護林(草)員管理辦法》。該《辦法》實施以來,如何促進生態護林(草)員發揮作用,推動實現林草資源網格化管理和有效管護?記者進行了採訪。
練成“鐵腳板”“活地圖”,當好林草資源巡護員
“我生在林區,長在大山,對森林有著深厚感情!”潘為平身著迷彩服、腳穿解放鞋,臂挂紅袖章、手拿小喇叭,打開手機裏的生態護林員巡護APP,點擊“開始巡護”,便沿著崎嶇山路向上攀爬。
自從2014年被聘為湖南省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三鍬鄉菜地村生態護林員以來,潘為平幾乎跑遍了山林的每個角落,對每一道山梁、每一片林地、每一處地形地貌都瞭如指掌、熟記於心,練成了“鐵腳板”,也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菜地村的“活地圖”。
國家林草局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副總站長高靜芳説,像潘為平這樣的護林員有很多,他們用腳步丈量著青山,用辛勤付出築牢祖國的生態屏障。全國生態護林員有200多萬人,平均每人每月巡護22天。
“在日常的巡山工作中,他們練就‘千里眼’‘順風耳’,成了災害預警資訊員。”國家林草局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工作人員朱天琦説,生態護林員的工作就在山水間,他們通常也是發現報告林草有害生物危害、盜砍濫伐林木等情況的“第一人”。
除了日常巡護,部分生態護林員還承擔著林草病蟲害監測防治工作。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上唐鎮生態護林員余建孫,積極參與當地松材線蟲病枯死木清理攻堅戰。“摸清山上的,管住路上的,守住房前屋後的……”如今,余建孫成了病蟲害防治技術員,一邊巡查檢查,一邊給村民講解宣傳專業知識。在眾多生態護林員及專項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南城縣松材線蟲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守好青山換來金山,打開鄉村振興致富門
數據顯示,生態護林員中,有脫貧人口生態護林員110萬人,已帶動300多萬人順利脫貧。
“守護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高靜芳説,自2016年起,原國家林業局會同財政部和原國務院扶貧辦推動脫貧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累計投入329億元,幫助110多萬個家庭獲得穩定就業機會,新增林草資源管護面積近9億畝,實現了生態保護和脫貧增收“雙贏”。
“用好脫貧攻堅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致富門。” 高靜芳説,眼下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範和加強生態護林員隊伍建設,有利於鞏固脫貧成果,建設一支紮根鄉村、數量眾多、基礎牢靠的資源保護力量,為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作出更大貢獻。
“在保護山林的同時,家裏農活兩不誤,日子越過越好。”黃春琴是廣西梧州市蒼梧縣梨埠鎮鳳儀村脫貧戶,自2018年12月受聘為脫貧人口生態護林員以來,他的家庭生活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蒼梧縣在全縣選聘了330名生態護林員,帶動了300多戶家庭穩定就業增收。
朱天琦介紹,政策還鼓勵生態護林員在完成護林任務的前提下,積極參與林業生態建設和林下經濟等林草富民産業發展,進一步增加個人收入,帶動鄉親致富。
在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乘馬崗鎮開工石村,放眼望去,200多畝承包山林生機勃勃。生態護林員陶紅坤在巡山護林的同時,還經營著80余畝油茶林。“鄉鎮林業站通過技術幫扶,實施綜合措施改造,油茶林産量提升明顯,油茶幹籽營收以及生態護林員等林業收入增加不少。”陶紅坤介紹。
經營油茶産業嘗到甜頭後,陶紅坤致富不忘鄉親,多次邀請林業技術專家為鄉親們開展技術培訓,自己也時常到山頭地塊對農戶進行現場指導……在他的幫助下,村民陶忠誠承包的近300余畝油茶園實施了油茶低産林改造,收入多了不少。陶忠誠逢人就誇:“護林員變成了技術員,油茶樹變成了搖錢樹。”
“鄉村要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高靜芳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生態護林員不僅是保護資源的森林衛士,也是擔任造林綠化任務、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參與者。
藍先華是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五斗江鄉莊坑口村的生態護林員。他組建起一個以脫貧戶為主體的團隊,接下了對2000多畝林場進行造林撫育的工作。平日裏,他們對所植樹木進行管護。到了冬春季,則開展造林工作。
打開藍先華的造林日誌,上面清晰地寫著:2018年造林300畝,2019年造林500畝,2020年造林500畝,2021年造林600畝……藍先華和他的造林小隊每年都能圓滿完成造林任務,為莊坑口村人居環境的改善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強化基層基礎,構建林草資源管理新機制
前不久,國家林草局宣佈:目前,我國已如期實現“確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長制”目標,實現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充分發揮生態護林員等管護人員作用,實現網格化管理”。
各地強化基層基礎,積極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出臺生態護林員管理文件,努力解決森林草原保護髮展“最後一公里”問題。江西省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管護山場、管護人員、管護資金“三整合”,實施網格化管理,一個網格對應一名專職生態護林員,與基層監管員和林長共同組成“一長兩員”隊伍。
“對專職生態護林員管理實行統一巡護服裝、統一巡護裝備、統一巡護職責、統一管理制度、統一考核獎懲。”國家林草局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周少舟説,“一長兩員”的新管理模式,不僅提高了生態護林員薪酬待遇和裝備配備標準,而且進一步壓實了生態護林員職責,提升了生態護林員管理規範化、專業化水準。
“林業站設在鄉鎮,是林草治理體系的末端。做好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有助於林草力量向基層一線延伸、強化林草治理基層能力。”高靜芳説。隨著林長制實施,生態護林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生態護林員已成為林業站的補充力量,夯實了林草資源管護基礎。
眼下,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雲樂鎮生態護林員正在協助林業站對全鎮18個衛星遙感判讀的疑似變化地塊進行實地核查,拍攝現場照片。“生態護林員是林業站的眼睛,也是我們的腿,不僅能及時報告異常情況,還能協助完成森林資源監測工作,解決我們人手不足的難題。”雲樂鎮林業站站長傅楊説。
“點擊‘日常巡護’,選擇‘開始巡護’,我就可以開始工作了。”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西澗街道關山村小林場生態護林員李子武掏出手機介紹,巡護過程中要是發現森林病蟲害、盜砍濫伐等事件,可以點“上報事件”,用語音或者圖片、視頻的方式傳到後臺,責任林長看到了,就會第一時間過來處理。據介紹,安徽省建成省級林長制綜合管理平臺,在全省推廣“林掌”APP。
周少舟介紹,為了提高巡山護林效率和品質,各地還推進林長制資訊化建設,將生態護林員納入資訊化平臺,加強林草資源精細化管理。依託智慧化巡護平臺,生態護林員的巡山軌跡、巡護情況一目了然,不僅便於生態護林員開展巡護工作,還有效提升了相關部門對生態護林員隊伍的資訊化管理水準。目前,安徽省39496名、江西省22381名、湖南省57135名生態護林員均納入了當地林長制巡護平臺管理。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