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韜,男,博士,湖南株洲人,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研究專長為兩岸關係、台灣史、台灣政黨選舉及港澳台問題研究。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與省部校級科研課題。出版個人專著一本,主編兩本,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及CSSCI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相關論文50余篇。 |
當前,民進黨當局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企圖歪曲否定“九二共識”,惡意升高兩岸對立,阻撓破壞兩岸交流合作和融合發展,圖謀與大陸“脫鉤斷鏈”,加緊“以武謀獨”、“以武拒統”;配合美西方“以臺制華”,甘願做反華勢力“棋子”;在國際上四處兜售“台獨”論調,竭力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大肆炒作“大陸認知作戰”、“中國威脅論”,加之島內民意主體性“台灣意識”持續上升,美國不斷推出各種涉台法案、軍售以及佩洛西等官員竄臺,近日更是在中國東南海域頻頻以軍機、軍艦攪局,使得台海局勢日趨複雜嚴峻,兩岸關係走進困局。
當前應如何打破困局,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出發點和突破點,也是衡量對臺工作成效的關鍵點和著力點,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彭韜在我網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可以從以下方式推進:
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在政治上必須堅持以新時代中國共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對臺大政方針為指導,紮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一、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深化兩岸交流合作
現階段“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仍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不可動搖的基礎,也是解決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隨著台海的風險挑戰和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增多,要堅持以我為主,繼續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基調,不斷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加強同台灣社會各界和各階層溝通交流,爭取兩岸更多認同理解,維護和鞏固兩岸政治互信,繼續推進兩岸制度化協商,在制度上採取更多有力的措施,讓更多台灣基層民眾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增強對台灣同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化解分歧
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開展對話協商的必要前提,而“九二共識”是化解兩岸風險與危機的金鑰匙。“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從而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屬性。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可以更多突出中國人和“中國認同”,可以更加強化求同存異,這為兩岸建立政治互信、開展交流對話及協商會晤提供了必要前提,也有利於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和先決條件,有利於化解兩岸風險、消除分歧、擴大交往、共謀福祉。
三、堅持反對“台獨”及外部勢力干涉,凝聚反“獨”促統強大合力
現階段要強化“台獨”頑固分子和外部勢力干涉只會將台灣推向災難深淵,給廣大台灣同胞帶來深重禍害的輿論氛圍。兩岸中國人要凝聚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對“台獨”頑固分子除外的廣泛共識,以及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有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一中格局。我們希望廣大台胞擦亮雙眼,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認清歷史大勢,胸懷民族大義,反對“台獨”和外部勢力干涉,不能被“台獨”勢力綁架,更不能當外人遏華反華“棋子”,共同致力於推進祖國統一、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融合發展互利共贏
“以人民為中心”和融合發展理念將成為我們團結廣大台灣同胞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重要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在對臺工作中所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和“融合發展”的概念,二者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人民為中心”是核心理念,具有理論指導作用;而“融合發展”則是具體途徑,具有實踐意義。實現祖國統一,進而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方面必須堅持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下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必須堅持兩岸關係在“融合發展”中要“以人民為中心”,兩者不可偏廢、不可分離,要相互促進、相互貫通。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共創兩岸互利共贏,長期下去將會是統一的重要促進力。當兩岸深度融合,台灣同胞與台灣社會的利益福祉與兩岸關係發展産生良性互動並同頻共振,兩岸關係就將迎來春天,兩岸就會走向春暖花開。
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在經濟上要推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率先同台灣同胞大陸發展機遇,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用兩岸發展成果。
一是堅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紮實推進兩岸經濟交流
大陸應創造條件,整合資源,出臺更多如“助力台企11條”“農林22條”等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大力支援各地探索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新路,推動建設更多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平臺,鼓勵台商台企赴陸投資興業,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參與高品質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助力台商台企在陸發展。只有我們越發展,對台灣的吸引力就越強,向心力就越大,就越能改變現狀和吸引台灣人心。
二是堅持經貿合作,厚植共同利益
經貿合作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經貿合作有助於帶動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融合,密切兩岸利益紐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利益,使兩岸同胞在經貿合作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提供堅實基礎。
三是堅持優勢互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隨著兩岸産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對彼此之間的優質産品和優質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像台灣的電子製造、資訊技術、生物醫藥等方面亮點突出,而大陸則在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綠色能源等方面有著較大優勢,兩岸産業合作優勢互補的空間是非常大的。兩岸合作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在此基礎上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對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即兩岸命運共同體建設具有深遠而重大意義。
四是堅持創新引領,促進可持續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兩岸企業要共同打造創新的産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帶動各種新産業、新模式驅動增長,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創造自身價值優勢,通過推動高品質及可持續發展,在國際競爭中搶佔制高點,把握主動權,從而推動兩岸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也使得更多兩岸同胞獲利受益。
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在文化上要堅持弘揚中華文化,強化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紐帶,構建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凝聚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文化交流方式上,強調打通兩岸文化的共性,加深對彼此文化的了解;文化交流內容上,主張根源文化的實踐與理論研究,宣傳海峽兩岸的同根同源;文化交流對象上,推進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年輕人之間的友好往來,為兩岸和平交往注入未來資本;文化交流形式上,重視民間自發交流,避免台灣政治勢力對兩岸文化和諧互動的干擾。
不管台灣地區政治如何變遷,政黨如何輪替,民意如何變化,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和平、要交流、要發展始終是島內多數人的想法與期待。在堅定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強化兩岸同胞文化交融的推動下,兩岸同胞一定會打開困局,走出困境,勠力同心共創祖國統一的歷史偉業,共用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作者 彭韜 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