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抗戰英烈 發揚黃埔精神——第十五屆黃埔論壇召開

緬懷抗戰英烈 發揚黃埔精神——第十五屆黃埔論壇召開
黃埔精神如何繼承和弘揚、兩岸怎樣在抗戰精神中尋找“最大公約數”……9月5日,黃埔校友後代齊聚南京,回顧黃埔軍校浴血抗戰的輝煌歷史,探討黃埔精神、抗戰精神的傳承與弘揚,發出共促兩岸和平統一的呼聲,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用民族復興的榮耀。

  黃埔軍校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産物,黃埔軍校師生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為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做出了奉獻。黃埔精神實質是以愛國為核心的精神力量,是維護和捍衛祖國完整統一的堅強信念,具有推動社會進步和積極帶動社會前進的先鋒行動的風範。

兩岸黃埔校友後人共憶抗戰先烈、弘揚抗戰精神

圖為論壇開幕式現場。    圖片來源:中新社

圖為論壇開幕式現場。    圖片來源:中新社

  第十五屆黃埔論壇9月5日在江蘇南京召開,論壇以“緬懷抗戰英烈·發揚黃埔精神·奮進促統征程”為主題。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蘇輝,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秘書長許又聲,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陳知庶,江蘇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惠建林出席並致辭。

  蘇輝指出,今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5週年,舉辦第15屆黃埔論壇,共同緬懷抗日先輩們的歷史功績,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和黃埔精神,進一步激勵廣大黃埔同學及其親屬致力於祖國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孫中山先生和黃埔精神的繼承者,廣大海內外黃埔軍校校友及後代必須牢記歷史使命、順應歷史大勢,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蘇輝結合此次論壇主題,提出幾點意見:第一,同學同道、共擔大義,賡續黃埔精神砥礪前行;第二,同心同德、共負重任,匯聚反“獨”促統強大合力;第三,同向同行、共襄盛舉,矢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為黃埔後代,每個人更是有著不同的家庭記憶。這一段段家事,共同串起了戰火紛飛年代的國之大事。郭沫若曾擔任黃埔軍校教官,其女郭平英講述了父親與方強烈士在抗戰年代的往事,在現場引發共鳴。郭平英認為,在抗日戰爭中,黃埔人同仇敵愾並肩奮戰,在當下,黃埔後人更應同向同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兩岸黃埔人發出共促兩岸和平統一的呼聲

  在“不忘黃埔初心 勇擔促統使命”分論壇上,北京航太漢科雲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埔軍校十五期生汪永昌外孫羅至善表示,外公是當年赴美受訓的飛行員之一,畢業後投身抗日救國的戰鬥行列。回顧這段中華民族血淚史、中國空軍將士為民族存亡不惜性命,反觀當下歲月靜好,他更增對黃埔精神的景仰。他説,作為一名在祖國大陸工作生活近10年的台胞、黃埔後代,親眼目睹了祖國發展的巨大變化,堅信祖國必須統一、必然統一。

  抗戰名將黃琪翔外孫、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理事于峰介紹,香港發生“修例風波”後,聯誼會人士為部分港青受教唆煽動而心急如焚,後來他們走進校園,舉辦抗戰與黃埔軍校歷史的宣講會、圖片展,得到不少學校支援,亦激起許多學生共鳴。他表示,看一個社會首先看青少年,傳承黃埔精神要從學校、從基層做起。黃埔人任重道遠,要靠我們一步步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許又聲表示,黃埔軍校承載著國共合作的歷史記憶,黃埔師生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兩岸黃埔組織、黃埔同學及其親屬共同開展反“獨”促統運動。要發揚黃埔精神,為促進國家統一廣泛凝聚人心;賡續黃埔情緣,為促進國家統一匯聚強大力量;踐行黃埔初心,為促進國家統一發揮積極作用。  

  陳知庶回顧了父親陳賡踐行黃埔精神和偉大抗戰精神的事跡,號召廣大黃埔同學親屬和社會各界,弘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為促進兩岸交流交往發揮積極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繼承先輩遺志,續寫光輝傳奇。

  惠建林説,江蘇與黃埔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我們將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更加自覺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上來,持續深化蘇臺融合發展,持續打造一流發展環境,持續匯聚反“獨”促統力量,不斷厚植祖國和平統一的民意基礎,在服務中央對臺工作大局中拿出更多江蘇作為、展現更多江蘇擔當。

台灣黃埔軍校後人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來自台灣地區的黃埔軍校師生後代、或與黃埔軍校有淵源的人士9月6日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紀念館內,大量文物、照片、歷史證言、檔案等闡述著大屠殺的歷史真相。館內還存有三處“萬人坑”遺址,展示1984年、1998至1999年、2006年發現的遇難同胞遺骸。多位台灣人士觀展後表示,看到南京百姓被屠戮的照片,非常震撼、沉痛,真實感觸到“落後就要挨打”,亦盼歷史真相為更多人了解。

  台灣湖南商會會長、台灣黃埔親屬熊子傑表示,看到同胞曾遭受如此殘暴的對待,非常難過。他憂心的是,台灣在日據時期“皇民化”教育影響下,一些人對日本侵華歷史並不了解,甚至殖民統治被美化,進而造成一些民眾歷史觀錯亂。“這對台灣人來説,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他希望,還原歷史場景的紀念館能讓更多人客觀、理性地看待這段歷史,了解真相。

結束語

       發揚黃埔精神,有助於凝聚包括廣大黃埔同學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引導人們以國家利益為重,以民族大義為先,團結一心,攜手並肩,把握大勢,著眼未來,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鬥。

      資料來源:中新網、中國台灣網、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