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脊柱側彎手術現場。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供圖
中新網重慶9月8日電 (黃飛虹 陳超)記者8日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獲悉,該院骨科團隊近日順利為一名12歲貴州女孩開展機器人輔助下脊柱側彎手術,醫院實現了脊柱側彎手術精準化、智慧化。
據悉,今年12歲的貴州女孩夢夢(化名),1歲時在當地醫院檢查出先天性心臟病,儘管成功進行了手術,但從小容易生病,身材瘦小。三年前,夢夢的父母發現女兒的胸部左右有些不對稱,雙肩不等高,頸背部容易酸痛。父母以為是幼時先心病手術産生的影響,且由於女兒沒有其他症狀,開始並沒有特別在意。今年7月底,看著吃不下東西、愈發瘦弱的女兒,擔憂的父母決定帶孩子到當地醫院一查究竟,後來竟檢查出脊柱側彎,醫生説需要手術才能矯正。在親戚推薦下,父母帶孩子來到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骨科就醫。
骨科主任劉星教授介紹,夢夢屬於先天性脊柱側彎,伴半椎體畸形,側彎明顯,相鄰椎體明顯變形。這類先天性半椎體畸形,生長不平衡只能通過手術進行矯正,否則脊柱側彎程度將持續加深,不僅影響外觀和身高,還將影響患兒心肺發育等。
據悉,先天性脊柱半椎體手術通常是通過切除半椎體,然後植入椎弓根釘棒系統固定,由於兒童年齡小,椎弓根發育差且往往變異大,手術難度高、風險大。以往脊柱側彎手術一般需要在術前完成患兒的三維CT重建脊柱圖像,測定需要置釘椎體的椎弓根直徑和深度,初步確定手術脊椎固定鋼釘的進針方向和長度,術中醫生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實時調整,保證鋼釘準確置入椎弓根,避免損傷脊髓和周圍重要臟器。
“該患兒的病變位置靠近頸椎,處於上胸段,相鄰椎體變異明顯,椎弓根直徑非常細小,臨近重要臟器多,常規手術難度較大。”劉星主任介紹,此次骨科團隊為夢夢定制了不同以往的新型手術方案,利用一台先進的手術機器人作為“導航儀”,輔助醫生精準定位,完成置釘操作,最大限度保證釘道“不偏不倚”。機器人不僅協助醫生選擇最準確、安全的置釘位置,醫生還可以借助“筒套”將置釘的針道限定在選定範圍內。
這樣既縮短手術時間,也大大增加手術精準度和安全性,減少術後並發癥。最終,劉星主任帶領科室醫師們成功為夢夢進行手術,夢夢現已順利出院。
據悉,目前骨科團隊已完成3例機器人輔助脊柱側彎手術。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