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河北王家崗遺址搶救性發掘出土完整或可復原器物50余件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考古發現      2022-09-09 11:17:39

  河北王家崗遺址搶救性發掘出土完整或可復原器物50余件

河北王家崗遺址出土的陶器。(資料圖)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石家莊9月9日電(記者 李曉偉)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9日消息,河北王家崗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相關學者表示,這次考古發掘,基本建立起冀南清漳河中上游區域先秦時期考古學文化序列。

  2021年4月至9月,為配合青蘭高速涉縣至冀晉界段改擴建工程順利實施,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機構組成聯合考古隊,對王家崗遺址實施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據了解,王家崗遺址位於河北省涉縣涉城鎮寨上村東偏南,清漳河北岸的高臺地上,現存面積約5萬平方米。發掘面積500平方米,共計發掘墓葬4座(含甕棺1座)、窯址2座、灰坑(窖穴)54個。出土器物材質涵蓋陶、石、銅、骨、蚌,完整或可復原器物50余件,其他標本陶片300余片。

河北王家崗遺址發掘的墓葬。(資料圖)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河北王家崗遺址發掘的墓葬。(資料圖)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楊丙君介紹,根據出土遺物,可知該遺址年代跨度大,文化內涵豐富,包括新石器、夏、西周、東周等時期的文化遺存,以發現的新石器時期及夏時期遺存最為重要。

  其中,新石器時期遺存初步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出土遺物可分為陶、石、骨、蚌4類,文化面貌與北福地二期文化相類。晚期出土遺物可分為陶、石、骨3類,文化面貌屬於大司空村類型。

  夏時期文化遺跡發現灰坑1個,灰坑體量較大,坑口近圓形,直壁、平底,出土遺物豐富,文化面貌為典型“漳河型”先商文化。

  楊丙君表示,王家崗遺址地處冀南太行山腹地,位於漳河上游的清漳河流域,遺址面積較大,延續時間長,出土遺物豐富,是繼漳河下游界段營、下潘旺遺址之後,在漳河上游類似遺址考古發掘的一次重要收穫。(完)


文章來源:中新網
作者:李曉偉  |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