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道】近日,七國集團(G7)財長舉行視頻會議並在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將採取“緊急”行動,對俄羅斯石油實施價格上限。同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稱,由於發現多處設備故障,“北溪-1”天然氣管道將無限期暫停輸氣,直至故障完全排除。
種種舉措恐導致已面臨能源危機的歐洲各國雪上加霜,天然氣價格或將繼續上漲,通脹率持續走高,歐洲民眾日常生活受到影響。
當地時間9月2日,七國集團的財政部長髮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宣佈已同意對俄羅斯石油和石油産品實施價格上限。聲明稱,只有在石油和石油産品價格等於或低於所制定的價格上限時,才允許對其進行運送。此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表示,歐盟將對俄羅斯石油進行限價。
9月2日,七國集團(G7)財長對俄石油限價達成協定,目的有兩個:
一、給全球能源價格施加下行壓力,確保俄石油以較低價格流動;
二、減少俄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的主要資金來源。
兩個月前甚至更早,美國及其盟國就打算對俄石油限價,參照邊際生産成本以及俄烏衝突爆發前的油價,打算將俄油價限定在每桶40至60美元左右。
這招實際上有“賭運氣”的成分:
其一,此舉違背市場運轉規律,市場不看好這樣的機制。
其二,如這一機制執行不力,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促使能源價格進一步飆升。
其三,西方咄咄逼人可能激化形勢,導致俄方直接斷供,能源危機進一步惡化。
近日,兩個壞消息傳到歐洲,它們都來自於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簡稱俄氣)。俄氣表示,9月1日開始,第一,“北溪”管道輸氣暫停三天;第二,該公司暫停向法國Engie公司供氣。
作為從俄到歐的主要天然氣供應線路,“北溪”管道地位至關重要,目前難以替代。其每日總運力原本可達近1.7億立方米,但俄烏衝突開始後,俄能源領域遭歐美制裁,6月中旬以來,“北溪”管道運作受限,輸氣量跌至原本的20%。
俄方多次強調,西方制裁導致管道輸氣出現問題,目前,“北溪”管道只有一台渦輪機在運作。俄方必須確認,渦輪機在加拿大維修後,不適用於加拿大、英國和歐盟的制裁,等設備無技術故障後,“北溪”管道才可恢復每日3300萬立方米的供氣水準。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日表示,對俄羅斯石油實行價格限制是符合美國利益的荒謬決定,這將導致石油市場嚴重不穩定。他説,諾瓦克副總理昨天已明確表示,參與限價的那些國家將不會成為俄羅斯石油出口對象。作為替代性方案,俄將向按市場條件下運作的國家出口。“這樣的國家比參與限價的國家更多”。
專家表示,歐洲人窘迫應對能源短缺困境,反映出歐盟追隨美國對俄羅斯施加多輪制裁引起的反噬效應已逐步顯現,給歐盟自身帶來嚴重危機。
數據和分析顯示出歐洲正在掙扎。倫敦外交政策研究所專家赫斯認為,在能源領域,這是“歐洲二戰以來面臨的最嚴重危機”。
天然氣、電力、化肥、糧食……歐洲人的各方面生活成本,漲聲一片。從發放補貼到限制電價,歐洲各國不得不想盡辦法應對,而大家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
英國
英國《獨立報》8月29日援引諮詢公司的報告稱,由於高昂的能源價格,23%的英國人今冬將不會打開暖氣,69%的居民計劃減少取暖。10月以後,英國人的電費帳單最高或上漲80%,賬戶將達到創紀錄的每年3549英鎊。
英國《標準晚報》提議堵住窗戶禦寒,近80%的英國酒吧老闆稱,將無法承受電費上漲,該國可能面臨“酒吧和餐廳的大規模關閉”。
倫敦能源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考克斯警告,只有來自政府和納稅人的錢能幫人們度過危機,但英國政府正“試圖隱瞞”這一威脅。
法國
雖然法國政府曾承諾稱至年底,電價漲幅不超4%,總理博爾內也表示,政府計劃在2023年前限制消費者的能源價格,但危機已剎不住車。“最壞情況”下,可能局部限電,即使是首都巴黎,也可能從“燈火之都”變成“黑暗之都”。
形勢緊迫,法國總統馬克龍9月2日將召開國防與國安委員會會議,討論天然氣供應和冬季前夕電費漲價問題。
馬克龍還警告,法國正經歷一個巨大的動蕩時期,“富足的生活要結束了”。他呼籲為經濟危機的後果做準備,包括烏克蘭局勢、氣候變化及食品短缺問題。
德國
此前,德國總理朔爾茨意識到,德國的通貨膨脹達到了近50年來的最高水準。他承諾要推出所有新舉措以減輕德國人負擔,但聯邦政府也表示,天然氣或最早9月開始漲價。德國當局已要求,到10月,該國儲氣設施存儲量增至85%,11月要達95%。
德國當局還可能迫使企業和工廠減少消耗或停産,而這將造成經濟災難。除醫院和社會公共設施外,德國規定,政府大樓供暖不能超19攝氏度,並停止熱水供應,而用於照亮紀念碑的燈光也將熄滅。
德國財長林德納承諾政府將發放數十億歐元紓困資金。他同時強調儘快解決能源、電費問題,以免通脹加劇。
義大利
因能源危機,義大利纜車的電費帳單增長近兩倍,可能無法舉行滑雪季;學校期望在週六遠端給孩子們授課,而在其他日子降低教室溫度。
波蘭
波蘭正面臨牛奶、肉類、啤酒、碳酸飲料甚至烘焙産品停産的威脅。儘管波蘭有200美元的取暖補貼,但高煤價正迫使人們購買柴火,因需求量大,80%的柴火年度庫存已售出。73%的波蘭人對政府打擊産品和服務漲價的方式,感到不滿。
匈牙利
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長彼得稱,歐洲的能源安全不可能沒有俄羅斯的資源。隨著缺乏供暖的冬季臨近,西歐的能源政策“以小行星的速度”走向崩潰。匈總理辦公室主任蓋爾蓋伊認為,反俄制裁擴散至能源領域,是歐盟的一個“根本錯誤”。
奧地利
奧地利總理內哈默近日呼籲歐洲就限制電價做出統一決定,希望所有歐盟國家聯合製止當前的“價格爆炸”。他表示,電價應與天然氣價格分別應對,需將其調至與當前生産成本相近的水準。
捷克
捷克工業部長西科拉宣佈,將於9月9日召開歐盟能源部長緊急會議,對用於發電的天然氣設置價格上限。另一個選擇是由各國政府干預市場,並可能討論其他工具,主要任務是將電價和天然氣價格脫鉤。
荷蘭
荷蘭原本有能力通過增加格羅寧根氣田産量,來額外抽取數百萬立方米天然氣。但由於擔心引發周邊地區地震,政府計劃停止其工作。
丹麥
在北歐國家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老年公寓管理員帕爾·約爾尼克告訴新華社記者:“我每天都在關注一天中什麼時段洗碗或洗衣服最便宜。”他説,能源價格上漲對老年公寓的居民影響很大,一些人恐怕會被迫搬出公寓。
芬蘭
在電價持續走高的芬蘭,連經濟事務部長米卡·林蒂萊的錢包都因為住宅用電取暖而癟掉不少。芬蘭《晚報》報道,林蒂萊家需支付的電費最近已激增463%。他坦承,雖然自己付得起帳單,“能挺過去”,但對其他一些家庭而言,這個冬天將頗為難熬。
為了應對能源緊缺和價格飆升的嚴峻形勢,歐盟宣佈將於9月9日舉行能源部長會議商議緊急解決方案,德國政府也剛剛頒布了總計650億歐元的第三套救濟措施。然而無論如何,歐洲今年都註定將迎來一個極其艱難的冬天。
綜合自新華網、中新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