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西元前5世紀),戰國時期醫學家。中醫早期脈診的倡導者。名秦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相傳扁鵲為遠古時的名醫之號,因秦越人精於醫術,故人亦稱其為扁鵲。年輕時從長桑君學醫,盡得其傳。他善於診斷,尤精於望診和脈診。史載他以望診判斷齊桓侯的病症,由淺入深,並預言其預後不佳。齊侯因拒絕接受診治,其病果然不起。扁鵲又曾準確地診斷虢國太子的“屍厥”證(假死),並用針熨諸法救治而愈。
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稱:“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並盛讚扁鵲醫德高尚。扁鵲有“六不治”的名言,其中“信巫不信醫”、“驕姿不論于理”、“輕身重財”者不治,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又據載,扁鵲當時曾遊走各國,並隨俗而變,或為帶下醫(婦科醫),或為小兒醫,或為耳目痹醫;醫術高明,既能施針砭,又能用湯熨。據傳《難經》為其所作,其內容以討論脈診為主。
扁鵲。(圖源於網路)
扁鵲曾居住在中丘(內丘)蓬鵲山(蓬山、鵲山的通稱)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鵠詩《秦越人洞中咏》有記),從師于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飲以山巔“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醫術。初醫治好趙簡子五日不醒之症,趙簡子賜其蓬鵲山田四萬畝于扁鵲,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鵲山之首,扁鵲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飛天然石鵲和靜觀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趙人視秦越人為吉祥喜鵲一般,而尊稱其為 “扁鵲”,即“在趙者名扁鵲”。後扁鵲遊醫虢國,巧醫虢太子“屍厥症”,使之起死回生。虢太子感恩棄國來到蓬鵲山太子岩,從醫扁鵲遊,採藥於是山。扁鵲在咸陽遭秦太醫李醯妒忌殺害,蓬鵲山趙人不遠千里,從咸陽抱回其頭顱,葬在山下,將焦子村和郎家莊合二為一改叫“神頭村”, 自此,建廟立祠,世代奉祀。
少年拜師
扁鵲年輕時做人家客館的主管。有個叫長桑君的客人到客館來,只有扁鵲認為他是一個奇人,時常恭敬地對待他。長桑君也知道扁鵲不是普通人,他來來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鵲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鵲説:“我有秘藏的醫方,我年老了,想傳留給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扁鵲説:“好吧,遵命。”
行醫諸國
西元前361年之後,秦越人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當地人民很重視婦女,所以他便做帶下醫(婦科醫生)。因此,他的威望就更高了。
後來他又取道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之伏道社,渡黃河經長清(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于西元前357年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秦越人等離開臨淄後,于西元前354年到了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在大梁時,他曾見過魏國的國王魏惠王。西元前350年,他們一行到達秦國的都城咸陽。以後又回大梁。
在西元前355年前後的一段時間裏,他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都逗留在那裏行醫。大約于西元前317年,他們又取道周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聽説當地的人民很敬重老人,因此,曾為“耳目痹醫” (五官科、瘋科醫生)。後來他們又向咸陽而去。
西元前310年,扁鵲再度來到咸陽,因咸陽的人民很愛小兒,所以他就做了“小兒醫”。扁鵲及其弟子不辭艱辛,行程四千余裏,週游列國,濟世救人;他們“隨俗為變”,成為醫、藥、技非常全面的“全科醫生”。
名揚天下
扁鵲名聲傳揚天下。他到邯鄲時,聞知當地人尊重婦女,就做治婦女病的醫生;到洛陽時,聞知周人敬愛老人,就做專治耳聾眼花四肢痹痛的醫生;到了咸陽,聞知秦人喜愛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醫生;他隨著各地的習俗來變化自己的醫治範圍。
扁鵲換心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輕病,就一起請扁鵲治病,扁鵲對公扈説:“你的志氣強身體卻很弱,有計謀卻並不果斷,齊嬰你的志氣弱身體卻很好,沒有謀慮卻過於執著。如果把你們的心臟互換,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鵲讓二人喝了藥酒,他們昏死了很多天,剖開他們前胸找到了心臟,將它們互換放置好,然後給他們吃了神藥,於是二人過了一會便醒了,就像剛開始一樣的健康,後來二人就向扁鵲告辭回家了。
起死回生
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説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中庶子認為他所説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扁鵲長嘆説:“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扁鵲説:“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人接受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陽主上主表,陰主下主裏,陰陽和合,身體健康;現在太子陰陽二氣失調,內外不通,上下不通,導致太子氣脈紛亂,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扁鵲命弟子協助用針砭進行急救,刺太子三陽五會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過來。扁鵲又將方劑加減,使太子坐了起來。又用湯劑調理陰陽,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癒了。這件事傳出後,人們都説扁鵲有起死回生的絕技。
諱疾忌醫
扁鵲來到了蔡國,蔡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蔡桓公以後説:“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后,扁鵲再去見他,説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蔡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蔡桓公時説,“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蔡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説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蔡桓公,就趕快避開了,蔡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説:“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藥治愈;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裏時,借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后,蔡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蔡桓公就這樣死了。
扁鵲遇害
秦武王與武士們舉行舉鼎比賽,不覺傷了腰部、疼痛難忍,吃了太醫李醯的藥,也不見好轉,並且更加嚴重。有人將神醫扁鵲已來到秦國的事告訴了武王,武王傳令扁鵲入宮。扁鵲看了武王的神態,按了按他的脈搏,用力在他的腰間推拿了幾下,又讓武王自己活動幾下,武王立刻感覺好了許多。接著又給武王服了一劑湯藥,其病狀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醯知道後,擔心扁鵲日後超過他,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稱扁鵲不過是“草莽遊醫”,武王半信半疑,但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
李醯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派了兩個刺客,想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得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殺手扮成獵戶的樣子,半路上劫殺了扁鵲。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扁鵲的切脈診斷法也很突出,具有較高水準。《史記》稱讚扁鵲是最早應用脈診于臨床的醫生。先秦時期,中醫的脈診是三部九候診法,即在診病時,須按切全身包括頭頸部、上肢、下肢及軀體的脈。扁鵲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應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他認為對疾病需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萌芽裏,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
《漢書·藝文志》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均佚。現存《難經》係後人託名扁鵲之作。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于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託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難經》不但在理論方面豐富了祖國醫藥學的內容,而且在臨床方面頗多論述。除針灸之外,還提出了“傷寒有五”的理論,對後世傷寒學説與溫病學説的發展産生了一定的影響。《難經》對診斷學、針灸學的論述也一直被醫家所遵循。對歷代醫學家理論思維和醫理研究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説:“女無美惡,居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故扁鵲以其伎見殃,倉公乃匿亦自隱而當刑。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後寧。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豈謂扁鵲等邪?”
日本醫師滕惟寅説:“扁鵲,上古之神醫也。”
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司馬遷稱讚他説:“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祖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説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資料綜合百度百科、國學百科、醫學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