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聚焦:神舟十四號乘組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既定任務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09-18 11:49:20

  【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道】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9月17日17時47分,經過約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號航太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太員陳冬、航太員蔡旭哲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 供圖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 供圖

  神舟十四號乘組再次出艙

神舟14

  目前,兩名出艙航太員已完成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臺等工作,後續將在小機械臂的支援下,相互配合開展艙外助力手柄安裝、載荷回路擴展泵組安裝、艙外救援驗證等作業。航太員劉洋在核心艙內配合支援兩名出艙航太員開展艙外操作。這是航太員蔡旭哲首次執行出艙活動任務。

  中國空間站大小機械臂完成級聯測試

  在神舟十四號航太員準備第二次出艙的這段時間,中國空間站大機械臂與小機械臂完成級聯測試,為機械臂組合體後續開展艙外工作進行了充分驗證。

  中國空間站搭載的大機械臂長約10米,小機械臂長約5米,級聯後的組合體活動範圍大大增加。在未來空間站應用中,機械臂組合體可以進行空間站艙段間大範圍轉移、艙段巡檢、物品搬運等工作。

  在神十四航太員第二次出艙前,大小機械臂已經分離並各自歸位,小機械臂還原至問天氣閘艙,再次輔助航太員開展艙外活動。

  航太員一分鐘完成“空調”安裝

  這一次,航太員又為問天實驗艙安裝了一套擴展泵組。與航太員首次出艙安裝的問天實驗艙熱控擴展泵組不同,這次是在問天實驗艙的外載荷冷卻回路加裝一個擴展泵組,主要用於為艙外科學實驗載荷散熱,相當於艙外載荷的“空調”。

  身處太空環境,再重的箱子都是輕飄飄的,但是身著航太服的航太員出艙操作一個大箱子,把機電液都與艙體連接起來,難度依舊不小。特別是液路連接,斷接器內的彈簧力和液體壓力都不小,出艙活動操作不太方便,航太員單靠自身力量無法直接插上。為了使航太員能看得見、對得上、夠得著、掰得動、幹得快、做得對,設計師們開展大量實驗進行驗證,通過不斷完善産品設計,最終形成了現在使用的擴展機殼。

  安裝擴展泵組時,航太員無需使用任何工具,也不需要精確瞄準或左右移位,只需完成“插入銷孔定位,撥鎖鉤鎖定,轉手輪插電,拉手柄連液”四個步驟,除去地面人員確認的時間,不到一分鐘就能完成這項艱巨任務,省時省力。

  解碼艙外航太服:出艙活動的微型航太器

十四 2

  每一次出艙活動,航太員身上穿著我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太服在太空中格外醒目。那麼,這件“飛天戰袍”的外部都有哪些機關按鈕?它們都有什麼作用?

  130公斤重的艙外航太服,是航太員執行出艙活動的鎧甲。它是一個微型航太器,充上一定的壓力後,可以保護航太員的生命安全,抵禦外太空的高低溫、強輻射等。

  服裝胸前的電控臺設備就是“大腦”所在,是電氣系統的核心,上面有服裝泵、加電、風機、照明、電臺開關等。電控臺左下方的液溫手柄可以調節航太服內部溫度的舒適性。緊挨著液溫手柄的就是供氧和應急設備的開關。

  精巧的設計,也讓航太服使用起來越來越靈活。頭盔和軀幹一體化,四肢可以調節,利用倣生結構,上下肢關節處使用了氣密軸承,使關節活動更加自如。與9月1日第一次出艙活動相比,第二次出艙活動的航太員有所不同。不過,這並不影響艙外航太服的穿著使用,通過調節可以適應不同身高和體重的人體參數,從1.6米到1.8米的航太員都能穿著使用。

  目前在軌的航太服一共有三套,兩主一備。這三套航太服分別通過天舟二號和天舟三號上行到空間站,供航太員在太空中輪換使用。


  綜合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中新網、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



責任編輯:袁丹華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