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解放軍6種無人機巡航台海背後: “為高品質解決台灣問題而做準備”!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2-09-19 10:08:14

6


  作者 楊勝雲 華夏經緯特約評論人

  9月份以來,台灣軍方發現解放軍無人機明顯加強了巡航台海頻次,總計有6種型號,分別是BZK-005、BZK-007,TB-001,KVD-001、無偵-7、彩虹-4無人機。儘管臺軍方輕描淡寫稱之為“擾臺”,但這些無人機可不是飛到金門的那些小型民用無人機能比,每一款拿出來都具有強大的軍事功能,其現身台海也並非只為降低巡航成本,而是進行實戰化訓練。

  BZK-005由哈飛和北航聯合研製,是一種具有隱身能力的中高空遠端無人偵察機,最大續航時間為40小時,航程2400公里以上。該無人機平臺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需要,裝載不同性能、不同類型的偵察/監視設備,遂行光電偵察、雷達偵察、電子偵察、通信中繼等任務。因此可合理推測,BZK-005在台海執行的任務,包括多領域偵察和通信中繼演練等。

  BZK-007是一款貴航研製的民參軍無人機,由一架小型螺旋槳雙座民用運動機改裝而成。軍用型的特徵是,原本的載人駕駛艙更換成為大型衛星天線,可將拍攝的數據同步傳輸到幾千公里以外的戰情中心,續航能力也超過了16小時。這款無人機多次參與東海和突破第一島鏈巡航,是日本自衛隊的“老相識”。BZK-007在台海的主要任務應該主要是光電偵察。

  TB-001是大型無人機,江湖人稱“雙尾蝎”,長10米、翼展20米,最大飛行高度8000米,最大續航時間35小時、最大航程6000公里,除了偵察任務之外,也可挂載不同型式的導彈及鐳射制導炸彈,最多可同時挂載24枚導彈、炸彈。7月下旬,TB-001無人機曾經飛到台灣島東部外海,監測臺軍“漢光38號”實兵海空演習。由於強大的察打一體能力,臺媒聲稱解放軍現役的最大無人機正在參與“消滅‘海峽中線’”的行動。

  11日被發現的KVD001無人機採用車載彈射的起飛方式,最大時速14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20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10小時。它擁有遠端通信中繼、戰場偵察監視、目標照射引導等功能,主要為陸航地面指揮所與空中編隊提供指揮通信中繼接力。去年3月份,央視播放了該型無人機精確引導攻擊直升機的畫面。由此可見,KVD001無人機出現在台海並飛到海峽東部有著非常明顯的目的性,不是配合陸航部隊的登島作戰演練,就是驗證戰場偵察和遠端指揮能力。

  無偵-7于9月15日被台灣軍方首次發現。這是一款大型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機載電子偵察設備與美制“全球鷹”無人機類似,可以進行高速數據傳輸,可為我軍在打擊外部勢力和島內割據武裝的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提供強有力的即時戰場資訊保障。因為,它被一些台灣媒體稱為“戰略之眼”。

  最新被臺軍發現的是彩虹-4無人機,時間是在9月17日。該型機巡航高度達7000米,最大航程3500千米,巡航時間35小時,除了常規偵察以外,還可挂載4枚精確制導武器,對地面固定和低速移動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加裝了國産重油活塞的彩虹-4剛剛進行了首次試飛,結果顯示,油耗更低,滯空能力更強,航程和升限都得到延伸,載荷水準最高增加50%。從升級版彩虹-4的性能來看,未來在台海戰場的應用領域非常廣闊。

  對於這段時間解放軍派出多個型號無人機巡航台海,台灣一些專家認為“這是解放軍在熟悉遠距離戰場訓練、走向聯合作戰的重要指標”。比如,臺軍研究機構“解放軍政軍作戰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認為,解放軍“借襲擾的機會,測試無人機的遠端控制以及定位精準度等”。臺軍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認為,解放軍派出無偵-7的目的是偵察台灣的重要軍事目標,“台灣機場、雷達甚至軍事設施位置都可能被掌握,作為第一擊的目標”。亦有臺軍方專家關注到無人機巡航的效益比,臺“國防大學”防務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無人機操作成本相對低,有人駕駛戰機和無人機的飛行成本可相差25倍之多。

  面對解放軍無人機的頻繁出動,臺軍方面提出了不少應對設想,包括購買和部署無人機防禦系統,但是,解放軍大中型無人機飛行高度動輒都在數千米以上,而且反輻射能力和抗損性好,目前臺軍能力鞭長莫及。而解放軍這些新型無人機憑藉先進的探測和制導裝備,不需要下降高度就可以對地面、洋面目標實施偵察或攻擊。從臺軍公佈的偵測成果來看,很可能未發現解放軍一些具有隱形無人機的高空長航。

  臺軍宣揚監測到了解放軍的無人機有認知作戰的成份,但反過來看,大陸運用無人機近距離威懾和偵察台灣軍隊,開展日常性的台海戰備巡航,打到了民進黨當局的痛處。無論是“灰色地帶”作戰還是“斬首”作戰,抑或是大規模登島作戰,無人裝備的作用和地位將越來越重要。民進黨當局必須認清,解放軍在台海的每一次軍事訓練和行動,都是在為高品質解決台灣問題而做準備。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