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從兩岸災難治理重構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台島夜話)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2-09-19 14:36:44

台島夜話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台灣社會各界通過各管道途徑向災區民眾,表達關切慰問之意,包括政黨組織、宗教團體、社會組織及台商台企,紛紛踴躍向災區捐款捐物,體現人道主義關懷及“兩岸一家親”精神。儘管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互動關係惡化,但兩岸社會更多是基於“以人為本”及“以社會為本”所建構社會有機聯繫,證明兩岸民眾係出於“同文同種”血濃于水的民族情感紐帶。

  從此次四川瀘定縣地震災難援助及慈善捐贈中,體現兩岸民族情感、人道主義關懷,超越兩岸政治對立及軍事對峙藩籬,顯現“災難治理”的正向意義。據9月6日地震爆發後,一名抖音網友“台灣阿公”發佈短視頻表示,為瀘定災民捐款,其言詞充滿洋溢濃郁中華民族情感及 “兩岸一家親”理念,具有濃厚雙重認同,體現 “台灣是家,中國是國”的國族情懷。 “台灣阿公”言明“我是一個台灣人,更是一個中國人”;“天災無情,人間有情,更何況我們是一家人”,這確實體現兩岸民眾民族情感及雙重認同。

  回顧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適逢台灣政黨輪替,國民黨的馬英九贏得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為兩岸和平發展帶來曙光。馬當局和民間踴躍捐出70.5億新台幣賑災,體現“兩岸一家親”的善意。也因這樣的善意,加上“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和政治互信,兩岸開啟大交流與大合作的歷史新篇章。兩岸要從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及合作中,邁向“融合漸統”、“融合和統”目標,應營造兩岸人民親善關係及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

  從災難政治學角度來説,當時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充分運用兩岸民族主義、人道關懷主義,表達國民黨當局與台灣社會對汶川人民的同胞愛,因這樣的善意加上政治互信,開啟兩岸和平發展的黃金8年。然而,自2016年蔡英文執政後,對照2018年初花蓮震災,民進黨當局寧可接受日本的技術援助,卻婉拒大陸當局派員協助,這不利於兩岸善意營造。汶川地震轉眼已屆十四年,然兩岸當年營造的善意和情感則不斷的流失。

  如同2021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大陸欲捐贈疫苗或者協助臺取得疫苗,展現 “兩岸一家親”、 “同文同種”民族情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國家完全統一進程中,給予台灣民眾生活、學習、就業及創業之“同等待遇”,以達成“融合促統”、“融合漸統”及“融合和統”的和平統一目標,“以武逼統”非大陸對臺政策之“主旋律”。大陸當局也應台灣內部政黨、社會團體所請,基於人道主義關懷、同胞愛而維護台灣民眾生命與健康權益。

  然而,台灣社會相關政黨、社會團體卻被民進黨或“獨派”團體組織,不斷“標籤化”為“親中”甚至“賣臺”團體。這樣“污名化”台灣內部社會組織,實際上既分化台灣社會凝聚及認同,無法建立台灣社會內部共識;也不利於兩岸建立和平穩定關係架構。國台辦指控民進黨當局具有“政治心魔”,民進黨當局基於“反中”路線、以疫謀獨、倚美日抗中,罔顧台灣民眾生命健康及權益。這種視大陸善意為“別具用心”、“統戰伎倆”,致民共之間缺乏互信及共識基礎,難以真正展開兩岸對話及協商。

  陸委會對於國台辦宣稱協助台灣抗疫及取得疫苗,也曾以懷疑態度響應:“對岸不必假好心,只要中國大陸不阻撓,我們就可以更快速的從國際上取得更多可靠的疫苗”。這種將無法購置疫苗責任“甩鍋”于大陸當局,又拒絕大陸主動釋出捐助疫苗善意,致台灣疫情防控難以有效治理。民進黨當局如此批判大陸的善意,致雙方敵對關係難以緩解,反而持續惡性迴圈。

  這顯示民進黨當局並未善用“災難政治學”,化解雙方敵意,反而在“抗中保臺”路線下,升高兩岸衝突,遭致“被戰爭”風險增加。民進黨當局曾拒絕接受無論是基於人道主義關懷或政治統戰的疫苗捐贈,倚美日而拒中,坐實外部因素介入台灣議題。這種聯美日以抗中的戰略,從而激發中國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致“武統”聲浪飆漲,擴大化兩岸分歧及敵意日益上升。

  台灣民眾具有中華民族情感與社會關懷,既有國族認同也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真正立基於兩岸社會良性互動及互助,始能建構友善、溫馨、包容及同理社會。針對此次四川震災,台灣社會各階層紛紛通過不同方式,表達對災區民眾的關切之情。如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發佈視頻,對遇難民眾表示痛心和哀悼、慰問。現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臉書發文,向罹難者和傷者表達哀悼與慰問之意。副主席夏立言則向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致函表示慰問與關心,體現 “兩岸一家親”及立基於“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的理念。

  同時,台商及相關組織也紛紛捐款捐物給四川災民,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慈善精神回饋大陸社會。“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拋磚引玉向四川省慈善聯合總會捐款100萬元人民幣,支援甘孜州瀘定縣、雅安市石棉縣及周邊受災地區的緊急救援、受災民眾生活救助、救援隊伍支援以及災後重建工作。四川台資企業康師傅集團和旺旺集團成都總廠捐贈,價值超100萬元的救災物資送至瀘定縣,包括12000桶速食麵、7200包餅乾和7200瓶飲用水等物資,以解被困震中受災民眾的食物及飲用水不足燃眉之急。

  日前國台辦對台灣社會捐助及奧援表示感謝。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自災情發生後台灣各界通過各種形式向災區表達關切慰問,台商台企踴躍向災區捐款捐物。許多台灣民眾紛紛以個人身份,或以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宗教慈善團體的身份,提供各種捐助及援助。台灣網民在網上發帖留言,表達對災區民眾的關愛與支援,為災民祈禱、祝福及加油。儘管兩岸政治對立及軍事對峙,但兩岸民眾血濃水民族情感及人道關懷,超越兩岸政治對立及藩籬。

  “災難政治學”促使兩岸民眾具有共同經歷、歷史記憶及經驗,相互協助與合作、奧援,利於營造雙方共同體意識,重建中華民族共同體及中國人集體意識,利於兩岸從經濟共榮、文化歷史共同記憶,培養兩岸政治共同體休戚與共的一體感,重新找回中國人自尊感、自豪感、光榮感及我群意識。然當蔡英文仍公開宣稱不承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甚至界定“對岸鄰國論”、“兩岸兩國論”時;以及伴隨蔡任內“台獨”聲浪高漲,支援“台獨”比例增加、中國人認同下降至低點。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