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兩岸統一的好處與“台獨”分裂的壞處(三)|台灣獨立必致經濟窒息,兩岸統一有助台灣發展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2-10-08 10:28:53

唐永紅(資料圖)

唐永紅(資料圖)

  《兩岸統一的好處與“台獨”分裂的壞處》專題系列之三

     作者 唐永紅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台獨”分裂不僅危及台灣安全,而且損害台灣發展。這不難理解。台灣獨立必然導致台海戰爭,台灣必然因此失去經濟發展所必須仰賴的和平、穩定、安全的內外環境,島內外投資人投資台灣的意願就必然會顯著下降,以資本為代表的、跨境移動能力較強的生産要素必將用腳投票而離開台灣,從而進一步導致台灣經濟發展的投入不足,進而進一步惡化台灣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眾所週知,中國大陸當前乃經濟全球化乃至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中心,也是台灣的第一大主要經貿夥伴。台灣獨立必然導致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濟交流大門的關閉,島內産品將難以外銷大陸,短期內也難以尋找到可以替代大陸的買方。這對台灣經濟必將是致命性的打擊,預期屆時的台灣經濟大概率上將會在當前的“悶經濟”狀態基礎上窒息。

  其實,台灣當局接受“九二共識”或者是拒絕統一謀求獨立的言行,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經過馬英九當局時期與蔡英文當局時期的正反實踐,已經是顯而易見、眾所週知的的經驗與教訓了。馬英九時期,基於“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在旅遊、採購、貿易、投資與産業等層面展開闔作交流,或多或少地促進了台灣經濟發展,實實在在地惠及到了台灣有關行業與群體。遺憾的是,兩岸合作交流當年因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台灣在野政治勢力的反對與馬英九當局的畏縮等種種原因而未能大開大闔地展開,因而未能惠及更多的行業群體,也未能更大地促進台灣經濟發展。

  而2016年民進黨執政台灣以來,由於蔡英文當局拒不認同“九二共識”、大搞“台獨”分裂活動,一方面,兩岸旅遊、採購與産業等層面的合作交流基本停擺,導致台灣有關行業與群體喪失了兩岸合作交流的紅利;另一方面,兩岸公權力協商談判推進兩岸合作交流的機制完全停擺,使得兩岸貿易、投資合作未能獲得進一步的政策動力的支援,台灣經濟發展的潛力因此未能得以充分展現。

  實際上,在中國大陸崛起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中心的時代,台灣獨立必然導致台灣經濟窒息,而兩岸統一則有助於台灣經濟發展。

  眾所週知,台灣經濟體是一個有著較好的國際經濟區位、但資源要素與市場腹地相對十分有限的淺碟型的小型島嶼經濟體。因此,台灣經濟發展需要在投入端和産出端實施較之於大型經濟體更加自由化與便利化的經貿活動政策措施,以建構具有國際競爭力與吸引力的發展環境,包括投資環境與出口環境,從而可以整合利用島內外資源要素與市場需求以有效進行全球化運作,克服經濟發展面臨的島內資源要素與市場腹地的局限與約束。

  在投入端,台灣需要通過相較于大型經濟體更加自由化與便利化的開放政策措施,以優化投資環境,從而吸引國際直接投資(FDI)進入,進而可以整合利用島內外資源要素,克服島內資源要素有限的局限與約束。在産出端,台灣需要通過與其主要經貿夥伴簽訂可以減免關稅降低貿易壁壘的自由貿易協議,甚至經濟一體化協議,以優化出口環境,從而有助於提升台灣産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克服島內市場需求狹小的局限與約束。這就需要台灣當局處理好台灣與其主要經貿夥伴的關係,實現彼此間經貿活動自由化,甚至經濟一體化發展。

  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前期,美國、歐盟、日本等經濟體是當時世界經濟的主要中心,而中國大陸經濟體還處在世界經濟的邊緣地帶。因此,當時的中國大陸經濟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海峽兩岸之間只要沒有戰爭,台灣只要與美國、歐盟、日本等這些當時的世界經濟中心保持正常的交流合作關係,就可以善用島外資源與市場進行有效的國際化運作。台灣經濟體因此獲得了長達40年的高速發展的奇跡,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當時的台灣,土地價格與勞工成本也相對低廉,因此在國際專業化分工中成為重要的“世界工廠”。

  然而,近40年來,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成為世界經濟與經濟全球化的一個主要中心,成為“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成為顯著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力量。在當前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下,台灣經濟發展在根本上有賴於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特別是有賴於兩岸經貿活動自由化甚至經濟一體化發展。

  因此,正如《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所指出的,“統一後,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制度更加完善,台灣經濟將以大陸市場為廣闊腹地,發展空間更大,競爭力更強,産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定通暢,創新活力更加生機勃勃。長期困擾台灣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眾多難題,可以在兩岸融合發展、應通盡通中得到解決。”

  然而,眾所週知,台灣若拒絕統一謀求獨立,就沒有了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也就沒有了兩岸經貿活動自由化,更不用説兩岸經濟一體化了,而台灣夢想的對外經貿活動自由化與經濟一體化也不太可能。結果,台灣經濟體必將在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進程中進一步邊緣化,資源要素與産業資本必將進一步凈流出,産業創新與結構轉型必將進一步放緩,島內産業必將進一步空洞化與單一化,從而台灣經濟體必將進一步沉淪,貧富分化必將進一步擴大,階層矛盾必將進一步深化,在“悶經濟”中窒息。

  總之,在中國大陸經濟已然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一個主要中心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下,台灣經濟的出路就在於實現兩岸經貿活動自由化以及兩岸經濟一體化發展;而這有完全賴於良好的兩岸關係,甚至兩岸統一。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難好;台灣欲“拼經濟”,必須改善兩岸關係。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獨立必會導致台灣經濟窒息;而兩岸統一則有助於台灣經濟發展。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