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攻堅克難,領航“中國號”巨輪駛向高品質發展的壯麗航程。
我國經濟實力又邁上一個大臺階。2021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了114萬億元,佔全球經濟的比重由2012年11.4%上升到18%以上,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得到鞏固提升。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25萬美元,接近了高收入國家門檻。這些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上保持在30%左右,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國經濟邁上高品質發展之路。
——紮實推進創新發展。十年來,全社會研發投入與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了2.44%,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了第12位。高速鐵路、5G網路等建設世界領先,載人航太、火星探測等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了重大進步。
——紮實推進協調發展。十年來,我國的城鎮化率由53.1%上升到了64.7%,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或者説差距由2.88:1降低到了2.5:1。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由0.474降低到了0.466,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紮實推進,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優勢互補性持續增強。
——紮實推進綠色發展。十年來,我國的生態環境狀況實現了歷史性的轉折,霧霾天氣和黑臭水體越來越少,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越來越多。植樹造林佔全球人工造林的1/4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下降了大約34%,風電、光伏發電等綠色電力的裝機容量和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都是居世界第一。我國推動達成了巴黎協定,明確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全球環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紮實推進開放發展。十年來,我國的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得到了全面拓展。商品出口占國際市場的份額由11%上升到15%,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得到了增強。全面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利用外資的規模不斷擴大。積極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對外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數由10個增加到了19個。部署建設了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了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新高地、試驗田,形成了全方位、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紮實推進共用發展。十年來,我國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每人平均預期壽命由75.4歲提高到了77.9歲,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由1/4左右上升到了1/3左右,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不斷提高。
內外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這十年,擴內需促消費取得新進展。我國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發揮消費對經濟迴圈的牽引帶動作用。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1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8.8%,消費多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模式不斷創新。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1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9倍,連續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市場。
這十年,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農村網路補短板,累計支援1489個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建設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212個。2021年,農産品網路零售額4221億元,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商業增特色,推動建設428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帶動就業50多萬人,服務社區居民800多萬人。帶動社會投資135億元。開展了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2021年,23條全國試點步行街客流量、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10.2%、16.7%。流通效率上臺階。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産總值比率為14.6%,較2012年下降了3.4個百分點。
這十年,外貿高品質發展邁出新步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紮實推進穩外貿,促進貿易創新發展。2021年,貨物貿易總額達到6.05萬億美元,服務貿易突破8000億美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56%和70%。2017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5年保持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貿易結構持續優化,2021年,新興市場、中西部地區、民營企業、一般貿易方式在出口中的佔比,分別比2012年提高6.2、5.9、20.1、12.7個百分點。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較2021年增長122.1%,服務貿易逆差創十年新低。創新動能加速釋放。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5年增長近10倍,市場採購貿易出口規模7年增長7倍。
這十年,內外貿一體化程度穩步提升,內外貿市場規模日益壯大,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我國逐步建立與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相銜接的國內經濟管理體制,內外貿的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內外貿市場準入和貨物跨境流動障礙大幅減少,公共服務不斷完善。
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深入實施公平競爭政策,公平競爭制度機制日趨完善。2021年底,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第一次形成我國公平競爭頂層設計政策框架。十年來,共查辦壟斷協議案件195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82件,審結經營者集中案3822件,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得到持續優化。
深入推進品質強國建設,把促進品質提升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支撐點。建立健全品質發展政策,推動産品服務品質水準穩步提升。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品質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水準大幅提升。十年來,海關聚焦通關便利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簡政放權,下大氣力取消行政許可事項。截至目前,僅保留10項行政許可事項。大力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覆蓋海關28項行政執法檢查事項。
“一帶一路”經貿合作走深走實
自2013年提出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深化貿易暢通,“一帶一路”市場地位顯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國與沿線國家年度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1.8萬億美元,增長了73%。貿易新業態快速發展,“絲路電商”成為新的亮點,一批海外倉在沿線國家建成投運。貿易通道建設穩步推進,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5萬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180多個城市,陸海新通道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輻射“一帶一路”的自由貿易區網路加快建設,已經與13個沿線國家簽署7個自貿協定。
加強投資合作,産業鏈供應鏈融合程度顯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1613億美元,沿線國家在華投資設立企業3.2萬家,實際累計投資712億美元。截至2021年底,我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園區累計投資430.8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34.6萬個就業崗位,較好發揮了載體和平臺作用,促進了國際産能合作。
推進項目建設,互聯互通水準顯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國在沿線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累計約1.08萬億美元,完成營業額7286億美元,涵蓋交通、電力等多個領域。
構建新發展格局
十年來,中國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並存,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
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疊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打通堵點,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迴圈。目前,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定保持在50%以上,已經成為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內需戰略基點持續鞏固。新發展格局正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綜合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文明網)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