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這十年,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糧食産量十年再上一個千億斤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愈加夯實。糧食産能穩定提升,産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10年再上一個千億斤新臺階,2021年産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每人平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83公斤,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品質持續優化升級,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越來越多綠色優質農産品擺上百姓餐桌。
大力實施“兩藏”戰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夯實糧食生産物質基礎。一是以高標準農田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二是以品種選育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著力調動農民和政府“兩個積極性”。一方面,強化農民種糧收益保障,穩步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水準,完善稻穀補貼、玉米大豆生産者補貼等政策,推動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現主産省産糧大縣全覆蓋。另一方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制定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規定配套考核辦法,壓實地方黨委政府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加力推進糧食生産“兩化”。通過服務社會化和生産機械化,提高糧食經營效率,降低糧食生産成本。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
一是脫貧人口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全部實現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
二是脫貧地區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每個脫貧縣都打造了2—3個特色鮮明、帶動面廣的主導産業,行路難、用電難、通信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三是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33項過渡期銜接政策出臺實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全面建立,確定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並繼續傾斜支援,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鄉村振興開局良好
鄉村振興開局良好,農村面貌煥發新氣象。據介紹,鄉村産業蓬勃發展,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加快轉型升級,休閒旅遊、電商直播等新業態不斷涌現。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準明顯提升,基本實現乾淨整潔有序。公共設施提檔升級,農村供水供電、交通道路、寬頻網路和學校醫院等設施加快建設。善治鄉村加快建設,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逐步健全,鄉村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農村改革全面深化
把深化改革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基本形成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
一是黨領導“三農”工作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出臺了《中國共産黨農村工作條例》,鄉村振興促進法全面實施,建立起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和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二是各項重點改革任務穩步推進,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為主線,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集體産權制度、宅基地制度等重大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批成熟定型、管根本利長遠的制度成果。
三是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全覆蓋,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紮實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實行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並行,這是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兩億多農戶領到了證書。
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全面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全面確認,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穩步推進。集體産權歸屬更明瞭、農民財産權利更多了。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構建。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組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體系初步建立。家庭農場達到390萬家,農民合作社超過220萬家。
(來源:中國文明網、新華網)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