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首份施政報告 為香港開新篇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聚焦港澳      2022-10-20 13:41:56

香港 5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9日在香港特區立法會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報告涵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多個領域政策措施,以增強香港競爭力,為香港開新篇。這是李家超上任後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這份施政報告選用綠色作為封面,代表著希望、生命力以及和諧穩定,給人以寧靜和信心。


  施政報告包括前言、七大範疇的施政措施及結語共九個部分。施政措施包括“築牢安全根基,堅守‘一國’之本,發揮‘兩制’之利”,“著力提高治理水準”,“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青年興則香港興”和“共同抗疫,説好香港故事,實現新飛躍”。

香港 3

  施政報告數讀

  總字數

  逾3萬字,提出約590項施政新策

  行政長官用了近3小時宣讀施政報告

  首次通過社交媒體全程直播

  首次在直播中發放懶人包,報告重點,一目了然

  既有一年重點,也有五年規劃,更有十年願景,一份香港再出發的行動路線圖

  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

  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

  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等策略項目,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進一步推廣《憲法》、《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

  吸納愛國愛港優秀人才加入政府、各委員會和公營機構

  在行政主導體制下促進行政立法良性互動,完善立法會前廳交流會

  提高治理水準

  提升管治水準,從體系建設入手,包括由行政長官領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和“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以及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

  成立“特首政策組”,提升長遠和策略議題的研究能力

  “以結果為目標”,就指定項目訂立110個不同指標(包括績效指標(KPIs))

  強化公務員管理,包括更新《公務員守則》、強化賞罰制度、優化培訓和動員機制

  招商引才 提升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帶領“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以具針對性和吸引力的特別配套措施將重點企業引進入境

  政務司司長領導“人才服務窗口”,統籌招攬人才工作,向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

  17個內地和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招攬目標企業和人才

  成立300億元“共同投資基金”,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羅致高薪人才和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

  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

  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加強吸引力

  提升金融服務競爭力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也是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融資中心。金融服務業亦是香港最大支柱産業,佔本地生産總值超過五分之一,本屆特區政府會採取多項措施,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務的競爭力。

  提升金融服務競爭力,包括便利具規模先進技術企業主機板上市、催生更多人民幣計價投資工具、加強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等。

  1 提升融資平臺國際化,港交所明年修改主機板上市規則。

  2 強化本港離岸人幣業務中心優勢,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投資工具。

  3 儘快完成兩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北向通”的準備工作。另研究優化債券通“南向通”。

  4 推動香港成為綠色企業首選融資平臺,建設國際碳市場。

  5 強化資産和風險管理行業發展,為合資格家族辦公室提供稅務寬免,目標是在2025年年底前推動不少於20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

  6 推動金融科技,鼓勵更多金融科技服務及産品進行概念驗證測試、推進跨境金融科技項目、培育金融科技人才等。

  鞏固傳統優勢 開拓新興産業

  推動創科發展 促進科研落地

  未來五年吸引100間具潛力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包括20間龍頭創科企業

  設立100億元“産學研1+計劃”,資助大學研發團隊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

  優化現有科技人才計劃,興建更多創科人才住宿

  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籌“再工業化”策略工作

  全力推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工程、新田科技城建設

  展現軟實力 促進文藝創意産業化

  成立“文化委員會”,制訂“文藝創意産業發展藍圖”

  以電影電視串流平臺三大媒體,推動港産流行文化走出香港

  設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支援國際大型文藝活動落戶香港

  資助有潛質中小藝團和年輕藝術家,推出實習計劃予修讀文藝科目專上學生

  制訂十年發展藍圖,增建及擴建文化藝術設施

  優化“亞洲智慧財産權交易平臺”,促進版權交易和文藝創意産業化

  提量、提速、提效、提質

  推出全新“簡約公屋”,未來五年興建30 000個單位

  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大幅增加未來五年公營房屋總建屋量約五成至158 000個單位,將“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四年內(即2026-27年度)降至約四年半

  推出先導計劃,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單位

  未來五年推出足夠私營房屋土地,以滿足估算需求,穩定私樓供應

  壓縮造地程式,“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縮短三分之一至一半時間,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

  放寬申請強拍門檻至六成或七成業權,助老舊社區重建

  成立“專責審批組”加快審批一般建築圖則,使約八成圖則可于首次或第二次呈交時獲得批准

  建議興建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策略鐵路,完善全港運輸網路,推動發展

  培育本地人才

  推動STEAM教育,包括在高小推行強化編程教育,以及在初中課程加入人工智慧等創科項目

  未來五年,35%本地資助大學學生修讀STEAM學科,以及60%修讀“十四五”規劃下“八大中心”相關科目

  增加約1 600個資助研究生學額,為創科建立強大人才庫

  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包括增加3 000個自資學士學位和高級文憑課程資助學額,以及研究推出更多應用學位課程

  今年內公佈首個版本“青年發展藍圖”

  增加“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委員會數目至五年後不少於180個,並開放兩個地區委員會部分名額讓青年自薦參與

  下個財政年度再度推出“首置”土地,協助更多青年置業,並資助租用酒店和旅館,未來五年在“青年宿舍計劃”下增加3 000個宿位

  推動基層醫療 強化扶老助弱

  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重預防、早治療”方針重整醫療體制,並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

  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轉介經地區康健中心識別有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至私營界別,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容許夫妻共用長者醫療券,並擴大適用範圍。另推出先導計劃,把現時每年2,000元醫療券有條件增至2,500元,鼓勵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落實一籃子措施,在2023-24年把醫院管理局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縮短20%

  開設“中醫藥發展專員”職位,增加中醫藥門診服務每年名額三分之一至800 000個

  重組扶貧委員會,識別其他精準扶貧的目標群組

  加強照顧者支援,包括恒常化並增加照顧者津貼至每月3,000元,惠及約10 000名照顧者

  恒常化“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並將受惠人數增加50%至12 000人。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6 200個資助安老院舍宿位,增幅20%

  推出特別計劃適度輸入護理員,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並提升院舍服務

  邀請“最低工資委員會”研究如何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水準檢討機制

  明年第一季在荃灣和南區成立“關愛隊”

  宜居宜遊

  在香港島建造“活力環島長廊”,全長約60公里,于五年完成駁通約九成長廊

  推廣“城市運動”項目;制訂十年發展藍圖,提供約30項多元康體設施;優化香港“M”品牌計劃,支援舉行國際體育盛事

  未來三年為額外7 000個政府建築物停車位提供充電設施,並在2024-25年將政府建築物整體能源表現提升超過6%

  明年年初提出立法建議,管制即棄塑膠食具。今年內在公共屋邨試驗收集廚余

  撐企業 紓民困

  延長“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至明年6月底,並緊接推出14億元新計劃,三年內資助超過200場展覽在港舉行

  再延長中小企“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六個月,繼續減收商業用戶水費、排污費八個月,並繼續寬減政府處所和短期租約租金或費用六個月

  加大“BUD專項基金”和“中小企業巿場推廣基金”每家企業資助上限至700萬元和100萬元

  再延長“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特別措施六個月

  專上學生貸款免息延遲償還安排再延長一年

  説好香港故事

  財政司司長領導專責小組,制訂新策略向外説好香港故事。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主動出訪傳統和新興市場,宣揚香港機遇和優勢。

  推出全新訪客計劃,贊助約1 000名內地和海外不同界別領袖訪港,向他們介紹香港最新情況。

  施政報告務實進取

  施政報告發表的當天,正處於中共二十大召開期間,而當下的香港,正處於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新階段。各界對施政報告寄予厚望。

  貫徹“一國兩制”、健全國安法律制度;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水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啟動“北部都會區”新引擎,勾畫創科藍圖、推動高品質發展;突破掣肘、掌握土地房屋供應主導;重視青年發展,培育青年愛國愛港;助長者居家安老,精準扶貧……這份經過舉辦30多場諮詢會、開通公眾諮詢網站,廣泛聽取民意,反覆研究而最終敲定的施政報告,彰顯了以民為本的管治理念,勾勒出香港與國家共奮進的發展前景;施政報告直面深層次問題,就社會普遍關注的痛點難點問題,提出了近期遠期方案,展現了一個要帶領香港向前發展,“能做事、做成事”的特區政府的勇氣與擔當;施政報告著眼頂層設計和具體路徑,體現了“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的更好結合;施政報告更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並就指定項目訂立了過百項考核指標,兌現了李家超在競選期間多次強調的“以結果為目標”的承諾。

香港 1

  國家正開始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香港正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在香港聚焦發展、同開新篇的關鍵時期,這一份務實進取的施政報告將提振香港社會信心、凝聚香港社會共識,促進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帶給香港更堅實的未來。

(來源:新華網、中新網、大公報)



責任編輯:袁丹華
聚焦港澳
港澳時評
港澳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