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圖源:新華社)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6日在北京開幕。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17日上午舉行了首場記者招待會,介紹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家糧儲局、國家能源局的三位黨代表都説了什麼?一起來看看!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數字是最有説服力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從53.9萬億元增長到114.4萬億元,我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1.3%增長到18.5%,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從39800元增長到81000元。
趙辰昕表示,我國經濟實力的歷史性躍升,經濟建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偉大成就,是在國際形勢嚴峻複雜、各類重大風險挑戰接踵而至的大背景下實現的。這得益於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得益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趙辰昕在記者招待會上。(圖源:新華社)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表示,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自2015年起糧食産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每人平均糧食産量483.5公斤,即使不考慮進口的補充和充裕的庫存,僅每人平均糧食産量已超過國際上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已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糧食流通保持高效順暢,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7億噸;糧食應急保障更加有力,現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000家、應急供應網點5.3萬個、應急儲運企業4199家,有能力應對各類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
“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裏面主要裝中國糧。未來,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叢亮説。
叢亮在記者招待會上。(圖源:新華社)
“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進一步完善支援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政策體系,引領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五年來,取得了明顯成效,“1+N”規劃政策體系逐步構建,橫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深入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穩步推進,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構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速提質,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不斷加強,宜居宜業優質生活圈逐步構建,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發展更加便利。同時,始終把支援香港、澳門作為重要著力點,不斷優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
有外媒記者提問,中國政府如何減少對鐵礦石、原油、天然氣、大豆等外國進口資源的依賴,以實現更加自給自足的經濟?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指出,國內外有一些聲音,認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就意味著中國要在對外開放上進行大幅收縮,甚至講要搞自給自足的經濟。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中國也早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産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內外需市場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
趙辰昕強調,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世界經濟也是一片大海,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下一步,我國將著力暢通國民經濟迴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持續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順暢聯通。
“堅持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能源安全”
在談到能源安全問題時,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科學指引下,多輪驅動的能源供給體系逐步完善,供給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不僅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嚴峻考驗,而且有力應對了國際能源價格動蕩對我發展的傳導影響,為促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
作為能源的生産和消費的大國,確保能源的安全始終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務。任京東談及中國將重點從固本強基、有序替代、風險管控三個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線。具體看,要力爭到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産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也要確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此外要堅決保障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的用能安全。
任京東在記者招待會上。(圖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總體延續恢復發展態勢”
在回答今年中國經濟形勢問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説,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月度間雖有波動,但總體延續恢復發展態勢。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三季度經濟明顯回升。今年特別是3、4月份和7月份,受外部環境、疫情、極端天氣等一些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經濟月度之間有所波動。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紮實推進,穩經濟所有政策持續發力、接續政策果斷推出,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都在不斷恢復,整體保持了恢復發展態勢。
“中國經濟運作中存在困難和挑戰,但更加充滿機遇。”他表示,我國有14億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加上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備的産業鏈、日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這些基礎條件為各類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經濟回穩向好的態勢必將進一步鞏固。
“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介紹,今年以來在全球疫情反覆延宕、國際形勢複雜嚴峻、跨國投資疲軟的整體背景下,我國吸引外資克服了多重的困難,實現了穩中有增、穩中提質這樣明顯的成效。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有信心,對中國市場是長期看好的。我們將和有關方面一起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大吸引外資的政策力度,更好地發揮外資促進高品質發展,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積極的作用。
趙辰昕表示,我們深刻認識到,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和鮮明標識。中國擴大高水準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也不會變。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發展將為地區和世界提供更多的機遇,注入強勁的動力。
(資料來源:二十大新聞中心、新華社)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