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拱衛和統、文武兼用、精準打擊,理解“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三個維度(台海觀潮)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2-10-24 12:33:37

微信圖片_20201015170240


   作者 楊勝雲 華夏經緯網特約軍事評論人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這一論述引發台灣島內社會各界的重大關切。遺憾的是,許多分析解讀跳不出對臺“武力脅迫”之拘囿,漠視大陸對民族大義、同胞福祉與兩岸和平的珍視和維護,有的甚至借此攻擊“一國兩制”。全面深入理解“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相關政策,可從歷史、作用、對象等三個維度來解讀。

  一、在歷史維度上,要了解中國共産黨制定“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初心和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用意。

  1979年中美建交之初,鄧小平在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即指出,中國力求用和平方式來解決台灣“回歸祖國”問題,但若承諾不使用和平之外的方式,就等於“把自己的手捆起來,反而會妨礙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這個良好願望的實現”。

  1995年1月,江澤民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提及,“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的圖謀的。”這些論斷在其後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和反制李登輝“兩國論”的鬥爭中得到應驗。

  2000年2月,中國政府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指出“如果出現台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事變,如果出現外國侵佔台灣,如果台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只能被迫採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這一論述為數年後“非和平方式”的法制化奠定了雛形。

  2005年3月,《反分裂國家法》制定實施,規定如果發生三種情況,“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此,“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有了具體實施的法律依據。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階段後,祖國大陸方面著力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營造有利條件和良好氛圍,但仍然強調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

  隨著民進黨再次執政,美臺勾連謀“獨”挑釁十分猖獗,外部勢力阻撓統一的負面作用日益凸顯,黨和國家領導人借助各種場合宣示,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2022年8月,中國政府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指出“我們願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非和平方式將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後選擇。”二十大報告在此表述基礎之上,在“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前面加了一個“決”字,措辭更加嚴厲,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對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台海形勢的戰略判斷,以及維護和平統一前景與推進祖國統一的堅定決心。

  二、在作用維度上,要認識到非和平方式是維護和平統一前景和徹底解決台灣問題的必要手段。

  在解決台灣問題上,始終存在著和平與武力這兩種基本方式。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屬中國內政,中國政府有權依法選擇任何適當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內部事務。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最有利於中國的長期穩定發展,最順應兩岸民心,自然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的最優選項。

  但是,從台灣問題的形成根源、日益複雜的環境和涉台鬥爭現實中來看,和平統一的目標不可能僅依賴於和平手段來實現,軍事手段的靈活運用始終是維護和平統一前景的必要措施。如果大陸按照台灣一些人的設想“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不僅會喪失對兩岸關係的主動權主導權,“台獨”分裂勢力、外部干涉勢力由於沒有硬制約,反而會趁勢加強挑釁乃至鋌而走險,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也將完全喪失。

  美國政府一直強調“維持台海現狀”、“用和平的手段解決兩岸歧見”,實際上是企圖將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選項“去武力化”,將和平手段“絕對化”,借此達到兩岸永久分裂或者台灣“和平獨立”的目的,這是中國政府絕對不能接受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説,“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要使用武力,而是一種理性的懾戰表達和危機管控的方式,即通過顯示力量和使用力量的決心,使對方在權衡利害得失後,明白不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或者做了不該做的事之後進行理性反思和政治回縮。

  在佩洛西“訪問”台灣一事上,大陸先期持續嚴正警告,但美臺方面為攫取政治利益,冒險心理膨脹,悍然鋌而走險。如果大陸不做出“圍臺”軍演等強烈反應,民進黨當局和美國有關政治勢力不知要張狂到何種程度。反過來看,大陸對臺施加政治和軍事壓力,有利於促使島內有關政治勢力認真思考兩岸兵戎相見的嚴重後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勢之下,針對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實施精確的、有限的火力打擊,也有利於促進台灣軍政當局認清大陸能力決心和利害所在。以有限動武開始、以政治談判解決也不失為和平統一的一種途徑。

  三、在對象維度上,要厘清“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

  中國共産黨講“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從一開始就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島內的“台獨”分裂活動,近年來,這一表述進一步精準化,將“台獨”分裂分子限定為極少數,這有利於團結最廣大的台灣同胞,聚力遏制、打擊阻統謀“獨”的主要反動力量。

  戰爭和衝突是矛盾運動的結果。美臺作為台海矛盾的主要消極面,其勾連挑釁已成為危害台海安全的突出因素、觸發台海衝突的主要誘因。美國業已將打“台灣牌”視為遏制打壓中國、維護地緣和戰略利益的一張王牌,不斷誘引和刺激“台獨”分裂勢力冒險挑釁,還持續掏空和虛化一個中國原則,強化阻撓統一的戰略佈局。在中共二十大召開之際,美國務卿布林肯警告“北京不要試圖脅迫台灣做任何事”,宣稱將“竭盡所能確保台灣有能力自行抵禦‘侵略’”。美國會炮製的“台灣政策法案”包含大量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武力干涉台灣問題的條款,無論是單獨成法還是“整並成法”,都將對中美關係構成巨大隱患,嚴重威脅台海和平穩定。

  民進黨當局堅持“台獨”分裂立場,妄稱所謂“互不隸屬”,公然拋出“新兩國論”,在國際上竭力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妄圖推動“中華民國台灣”實體化成為“既成事實”。蔡英文還利用在任的最後階段,佈局“四大韌性”,加緊“挾洋謀獨”和“以武拒統”,不斷擠壓和平統一空間。解除外部勢力和“台獨”分裂勢力的挑釁風險,絕非和平手段就能夠完成;沒有“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當突發事件來臨時,很可能將主動權主導權拱手讓人。

  報告強調“絕非針對台灣同胞”,這旨在表明中國共産黨和祖國大陸政府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的態度,不會因為一些台灣同胞對兩岸關係性質和國家認同問題認識出現偏差、對祖國統一心存疑懼,就不把他們當成自己人,另外,這也體現了打擊遏制“台獨”與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可以並行不悖。島內及海外那些將“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界定為“恐嚇台灣人民”、“脅迫台灣”等相關説法,大體是別有用心,企圖將大陸的威懾面、打擊面擴大化,從而利於“台獨”分裂勢力塑造“同島一命”“抗中保臺”的社會氛圍。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得知,理解“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相關論述,要將其放在中國共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對臺大政方針中去看,融會堅持不懈地爭取和平統一的目標去看,結合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的任務去看,聯繫團結台灣同胞共謀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的佈局去看。“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蘊含著慎戰貴和、居安思危、文武並用、經略致遠的戰略思想,為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提供了更完善的戰略手段和更靈活的戰略選擇。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