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新時代中國的成就系列——教育改革發展成就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10-27 19:38:27

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系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質,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的中國特色更加鮮明,取得歷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教育普及水準實現歷史性跨越

  這十年,教育普及水準實現歷史性跨越,更好保障了人民受教育機會,有效緩解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其中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2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動態清零,歷史性解決了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重要貢獻。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學校面貌有了根本改觀,形成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和一體化發展新局面。持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累計錄取學生95萬餘人。

  教育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這十年,教育服務能力穩步提升,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全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比十年前大幅增長。實施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深化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加快培養急需緊缺人才。

  這十年來,推動建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加速發展的大格局。

  取得了一批標誌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神舟飛天、北斗組網、港珠澳大橋等一系列大國工程中,高校助力突破很多項“卡脖子”問題,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方面作出了貢獻。高校還充分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和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積極支援抗疫、服務鄉村振興、助力科技冬奧,為國家科技創新作出了積極有效的努力。

  教育改革開放持續深化

  這十年,教育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

  健全黨對教育全面領導的體制,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把“勞”納入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廣大學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完善教育優先發展機制,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佔GDP比例連續十年保持在4%以上。

  我國教育投入實現“四個翻番”

  這十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支出33.5萬億元,年均增長9.4%。不管是總投入,還是財政性、一般公共預算、非財政等渠道用於教育的錢,十年都翻了一番。

  概括起來是“四個翻番”:第一個翻番是“總投入”。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2011年是2.4萬億元,2021年達到5.8萬億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長9.3%。第二個翻番是“財政性”。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1年不到2萬億元,2021年達到4.6萬億元,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長9.4%。第三個翻番是“一般公共預算”。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2011年是1.6萬億元,2021年達到3.7萬億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長8.8%。第四個翻番是“非財政性”。全國非財政性教育經費,2011年只有不到6000億元,2021年達到1.2萬億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長8.6%。

  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

  第一,在規模上不斷擴大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的規模。十年來高等教育規模在不斷擴大,十年來本科教育,包括職教本科,在校生規模已經達到1906萬人,比2012年增加了479萬人。在研究生層次,在校生規模達到333.2萬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1倍。其中,博士研究生已經達到了50.9萬人,近幾年增加速度比較快。

  第二,中國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更加完善。十年來,共有265種新專業納入本科專業目錄,目前本科專業目錄771種。從學科目錄角度講,形成了涵蓋14個學科門類,113個一級學科、47個專業學位類別的學科專業目錄,覆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領域。新增交叉學科門類,對交叉學科發展作出制度性安排,200多個學位授予單位自主設置了700多個交叉學科點。

  第三,人才培養類型結構也在不斷得到優化。過去學術學位比較多,培養的人才規模也比較大,從“十三五”到“十四五”,不斷加大對專業學位人才的培養。目前,從碩士研究生的層次來看,招生比例已經超過60%;正在加大力度推進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招生比例達到14.4%。

  第四,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不斷深化。“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目前涉及大約70多所學校,設立了將近300個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強基計劃”,主要在數理化生以及在哲學、歷史和古文字學這些學科上進一步培養拔尖人才,有將近4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已經在實施“強基計劃”,這些都會為基礎學科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


來源:中國文明網、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袁丹華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