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向航太強國邁進!細數中國空間站的三個“三”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2-10-31 17:10:24

中新網北京10月31日電(劉歡 吳辛茹) 據中國載人航太辦公室官方消息,夢天實驗艙已在文昌航太發射場發射成功。

夢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第2個實驗艙段,發射入軌並成功對接後,中國空間站三個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

1992年,“三步走”

今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立項實施30週年。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正式立項批准實施,代號“921工程”。根據規劃,工程將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突破航太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中國空間站 海報素材來源: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

中國空間站  設計:王穎   海報素材來源: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

在載人航太工程立項之前,1964年,中國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發射成功,這是我國航太事業的第一個重要成就。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軌道專家組專家、副組長,清華大學航太航空學院長聘教授王兆魁向中新網介紹,載人航太工程難度非常大。

“這主要體現在載人工程對安全性要求高,系統又特別龐大,組織協調任務重。”他説,工程涉及到八大分系統,“尤其是將航太員送入太空,必須確保安全,確保各系統的嚴密配合,不能有任何問題。”

2022年,三室兩廳的太空“豪宅”

中國空間站又名天宮空間站,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為基本構型,設計在軌飛行10年,具備延壽到15年的能力,可長期在軌穩定運作。三艙組合體將能夠承載10多噸載荷設備,並同時支援3-6人駐留。

曾有航太專家比喻,中國空間站就像一座三室兩廳還帶儲藏間的“豪宅”。“三室”指天和核心艙以及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兩廳”則是指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

中國空間站 海報素材來源: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

中國空間站  設計:王穎  海報素材來源: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

自2020年以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實施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共6次飛行任務。

根據任務安排,中國今年5月已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7月發射了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已於今日在文昌航太發射場發射成功。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説,在此之後,還將實施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空間站建設過程中,載人航太飛行乘組持續開展“天宮課堂”等一系列在軌授課活動。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在空間站開講,這是中國航太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

新晉“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展示了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等現象,重點介紹了在中國空間站開展的水稻和擬南芥種植研究情況,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

第三個建造空間站的國家

據外媒報道稱,中國是繼前蘇聯和美國後,歷史上第三個將航太員送入太空並建造空間站的國家。

目前,除天宮空間站外,全球正在服役的空間站只有國際空間站——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洲航太機構合作運營,于1998年正式建站,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

我國曾多次表態,希望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但多次被外方以技術保密、中國資金短缺等理由拒絕。

2011年,美國立法禁止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與中國國家航太局進行任何科學技術交流。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開始了自行試驗研究並開發空間站系統的歷程。

我國空間站自主研發工程發展歷程 海報素材來源: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

我國空間站自主研發工程發展歷程  設計:王穎 海報素材來源: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

經過不懈努力,如今,我國也將擁有可以長期開展有人參與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綜合開發、利用太空資源的重要平臺。

國際媒體高度關注中國空間站建設取得的最新進展。BBC以《“天宮”空間站:中國如何計劃成為下一個太空大國》為題報道稱,“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影響力正不斷擴大”。

《時代週刊》也進行了報道:“中國正對世界上其他有太空夢想的國家開放天宮空間站。”

郝淳曾説:“我們願意把中國空間站打造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平臺,和各個國家的航太員、航太科技隊伍一起,不斷探索浩瀚宇宙,造福人類。”

2019年,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公佈了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第一批項目入選結果,共有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

王兆魁表示,航太技術是國家綜合國力,尤其是科學技術和工業實力的體現,“航太技術是多學科匯聚的尖端技術,發展得好就説明國家實力強”。(完)

文章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邱夢穎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