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酒泉11月29日電 題:圓夢會有時——神舟十五號航太員出征目擊
新華社記者黃一宸、王慧 這註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冬夜。
2022年11月29日20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圓夢園廣場燈火通明,照亮英雄出征路。
20時18分,問天閣南側門開啟。執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太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出現在人們面前。
身著乳白色艙內航太服,3名航太員從容走來。
他們身後那面墻上,懸挂著執行歷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太員的巨幅照片。
10次載人飛行任務,神五到神七用時5年,神九到神十一用時4年,進入空間站階段後,神十二到神十五,時隔不到2年。
從“幾年一發”到“一年兩發”,中國載人航太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使一項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一個個紀錄被接連刷新。
“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十五號載人航太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太員大隊航太員費俊龍!”“航太員鄧清明!”“航太員張陸!”
3名航太員向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指揮、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許學強敬禮、報告。
這次遠征,他們將開啟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首次載人飛行。
這是一場圓夢之旅。闊別太空17年的費俊龍,再度以指令長身份披甲出征;鄧清明執著堅守24年、張陸日夜備戰12年,首次揮師蒼穹。3名航太員將在太空,共同見證中國空間站正式建成的圓夢時刻。
“出發!”許學強的密碼鏗鏘有力。
“是!”
在《歌唱祖國》的旋律中,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領命為國出征。
從圓夢園廣場到航太紀念塔,再到發射場,5公里的道路兩旁,上千人手捧鮮花、揮動國旗,為航太英雄送行。
他們之中,有部隊官兵、中小學生,有身穿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民族服飾的同胞,更多的,是工程各系統長期奮戰的航太人。
不遠萬里前來送行的,還有“人民楷模”王繼才同志的妻子王仕花。“我們國家的航太事業從一無所有發展到現在,真的為祖國驕傲!”王仕花説。
“守島人”夫婦30多年如一日守護開山島的堅持,和代代航太人“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報國信念,在西北大漠同頻共振。
3名航太員同歡送的人群揮手作別,向發射場進發。
5公里外,發射塔架環抱著近60米的船箭組合體,等待著“乘客”;
400公里外,神舟十四號航太員乘組在寬敞明亮的“太空家園”裏,等待著“家人”。
6名中國航太員同時在軌飛行的歷史時刻,即將到來。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