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兩岸和平才是台灣避戰之略 非“抗中保臺”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2-12-01 13:31:44


台島夜話1

作者 柳金財(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最近國民黨副主席兼對外關係協會會長夏立言在一場年度座談會“備戰?避戰?台灣的選擇”中,表達現在討論“兩岸可不可能發生戰爭”的議題幾乎天天有,馬英九在台“執政”八年,兩岸非常和平安定繁榮,台海是和平之海,但短短幾年卻變成英國《經濟學人》所稱是“全球最可能爆發衝突的熱點”。隨著俄烏衝突爆發,台灣民眾産生一種“烏克蘭情境效應”,相信戰爭爆發機率增加,也認為美國協防台灣地區機率大減,從而更加認為重啟兩岸對話及協商重要性,將近八成民意認為兩岸應重啟對話。

俄烏衝突後,台灣社會經常討論兩岸間是否會爆發戰爭?何時戰爭,2024年或2027年?或更早或更晚?台灣能撐多久?有辦法撐到美國來馳援嗎?臺軍兵役要不延長?美國是否會協防?島內許多政黨人士及學者專家紛紛指出,台灣應認真思考如何避戰,而非是引戰。

就此而論,回歸“九二共識”即是重啟兩岸協商搭建和平之匙。兩岸要重建對話需要營造和平政治氛圍,破除“抗中保臺”訴求至為關鍵;民進黨叫囂的“抗中保臺”這一政治聲浪,從民意調查來看不及二成支援度,但卻對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産生極大破壞力。台灣民意訴求是希望兩岸和平及重啟兩岸協商,共創和平共榮共存之美好兩岸願景。

民進黨當局負責台灣安全事務的官員,曾公開宣稱“大陸可能在2023年以戰逼談”,“抗中保臺”主張成為民進黨大賣“芒果幹”、操作意識型態進行政治危機總動員的藉口,這不利於藍綠白政黨政治關係、台當局各行政部門與地方層級互動調適,及官方與民間組織、公眾關係之夥伴關係建立。

首先,訴求“抗中保臺”必須以惡化兩岸關係為代價,得不償失。在台灣內部政治過程中,民進黨為鞏固政權不惜以惡化兩岸關係為代價。例如蔡英文高倡“兩岸互不隸屬論”,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宣稱,對台灣人民來説“抗陸保臺是DNA”。

同時,賴清德再度提出所謂“務實台獨”、“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台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力挺新竹市長候選人沈慧虹、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也高喊類似“選出來的市長不能向大陸招手”,藉此隱喻競爭對手實行“親中”路線。泛綠政治聯盟要求台北市長柯文哲要求籤署“拒絕投降承諾書”,引發雙方激烈爭論。這不僅傷害台灣內部政黨政治關係,也使得兩岸對話産生障礙。

其次,“抗中保臺”採取雙重標準,“綠能,藍不能”分化台灣社會和諧,降低政黨間及民眾互信。綠營攻擊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在美國當職業律師時服務企業客戶投資大陸;此對照桃園市長候選人鄭運鵬被爆料曾與大陸國營企業合作,大賺人民幣,並在文件上填寫自己是“中國台灣”,被質疑平時在大陸淘金,但為政治利益時卻採取“抗中保臺”主張,“中國鵬”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雙標符號。

若干綠營人士還把買疫苗的慈濟,抹紅成“中共同路人”;台灣高端集團能與陸資公司合作二期疫苗臨床試驗,但鴻海集團的郭臺銘董事長等人欲通過上海復興醫藥集團代理公司購買疫苗,則無法順遂完成。本來兩岸間經貿及社會交流與合作,應是極為平常的事,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地區,台灣每年擁有高達千億美元順差幾乎是來自大陸,兩岸經貿合作應去除“藍綠之分”,上述藍綠彼此標簽化不應有“政治正確”及意識型態操作,應視為兩岸經貿交流及合作邁向“正常化”一環。

再者,“抗中保臺”不利於兩岸社會交流及城市交流。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曾率團訪陸,民進黨籍台中市長候選人蔡其昌及新北市長林佳龍紛紛加以批評。蔡其昌批評台中市長盧秀燕應出面説清楚,且夏立言本身為台中市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影射其為台中與大陸接觸窗口。同時,林佳龍也宣稱國民黨作為最大反對黨,也應是“忠誠于台灣的反對黨” ,要求侯友宜市長勿違背民意。國民黨則質疑陳時中在上任台當局衛生部門主管前即去大陸,質疑陳時中基於醫療利益可以喊“兩岸一家親”;但要政治利益,則大打“抗中保臺牌”,前後立場矛盾不一。

顯然,民進黨在“抗中保臺”路線下刻意操作“兩岸因素”,基於“政治正確”及意識型態需要,抹黑國民黨訪陸的行為。這樣批評源自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事實上既往民進黨籍縣市長在馬英九時期,幾乎全部至大陸進行參訪,無論是行銷農産品、觀光休閒及産業合作、締結姐妹城市等等,尤其高雄市在陳菊市長主政期間曾主辦港灣城市論壇,也廣泛邀請大陸五個城市參與,雖然最後並未成行。顯見民進黨也可以務實看待“兩岸城市交流”議題,不應加以“污名化”為“親中賣臺”行徑。

最後,兩岸重構“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建立和平穩定關係框架。馬英九期間,兩岸曾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簽署23項協議;但蔡英文期間,兩岸無“九二共識”,根本無法重啟對話協商,更遑論終止敵對狀態,建立永久兩岸和平。大陸對臺政策不僅強調“九二共識”及“反獨促統”,也堅持“融合漸統”、“融合和統”過程。“九二共識”可謂建立兩岸和平架構所依賴的基礎共識,兩岸關係舍此難以維持和平穩定。

民進黨上臺以後,重要官員不僅否認及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同時還宣稱所謂“大陸別國論”、“兩岸互不隸屬論”;甚至提出“務實台獨”、“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這相對於長期以來,台灣方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及“九二共識”,視“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的政策,可謂是重大核心政策更疊,完全悖離台灣地區憲制性規定基於“一中體制”及“追求國家統一願景”目標。

值得關注是,倡議所謂“抗中保臺”路線若再結合“台獨分離主義”,這將誘導台灣社會陷入戰爭邊緣風險中,絕非是有智慧“主政者”應選擇戰略之道;台灣社會應採取“和陸保臺”主張,以替代“抗中保臺”路線,方是避戰之略。就此而論,民進黨訴求“抗中保臺牌”,絕非是取得永續“執政”的“萬靈丹”,反而是“回力鏢”適得其反。(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