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張家院子遺址周邊地理環境。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重慶12月2日電(記者 鐘旖)記者2日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經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重慶市合川區張家院子遺址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發現一批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填補了嘉陵江下游春秋時期巴文化考古發現的空白。
據介紹,張家院子遺址位於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湖塘村二社,地處嘉陵江下游左岸一級臺地上,分佈面積約1000平方米。2022年4月至10月,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張家院子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完成發掘面積675平方米,發現新石器、東周、漢至六朝、宋元、清代不同時期的房址、灰坑、溝、墓葬、柱洞等各類遺跡53個,出土各類遺物小件、標本278件。
圖為張家院子遺址全景(上為東)。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張家院子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孫治剛介紹説,發掘出土的遺物包括陶器、瓷器、石器和銅錢等,以陶器佔絕大多數,另有少量瓷器、石器和銅錢幣,包含新石器、東周、漢至六朝、宋元、明清各個時期,以東周時期遺物最為豐富。
圖為春秋時期陶器“陶尖底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此次發掘填補了嘉陵江下游春秋時期巴文化考古發現的空白。”孫治剛稱,歷年考古工作顯示,嘉陵江流域發現的巴文化遺存的年代主要集中于商至西周、戰國時期,春秋時期遺存僅有零星發現,張家院子遺址春秋時期遺存的發現彌補了這一缺憾,為進一步完善嘉陵江流域的先秦考古學文化序列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圖為春秋時期陶器“陶素口圜底罐”。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悉,因張家院子遺址所在的合川地區位於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匯處,地處三峽地區和嘉陵江中上游、渠江上游巴文化遺存之間的關鍵節點上,其發現將上述區域有機串聯,將為後續深入研究巴文化的空間分佈和變遷提供重要資料。(完)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