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國民黨重掌台北市政有助於兩岸城市交流深化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2-12-06 10:59:46

微信圖片_20220517092659

作者 柳金財 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國民黨在台灣地區縣市長選舉中,贏取14席,可謂是大勝,尤其是重新執掌台灣政經文中心的台北市,不僅可以發揮全臺地方政治領導角色;也可以發揮“藍地方”包圍“綠中央”的效應,陷民進黨當局于決策及執行之政治孤島。國民黨若能善用地方治理及區域治理平臺,不僅能促進兩岸城市治理的深度及廣度;同時,也可以發揮“地方包圍中央”影響效應,緩和兩岸敵對關係。

民進黨主政後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間暫停協商對話。兩岸在無“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下,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不僅提出“大陸鄰國論”、“兩岸互不隸屬論”;台當局副領導人賴清德提出“務實台獨論”、“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説法;同時提出“抗中保臺”路線,及參與美國圍堵中國之印太戰略,成為美國“以臺制中”戰略前沿,導致兩岸關係敵意如螺旋上升。

國民黨重掌台北市政,若能善用滬臺雙城論壇及組建區域治理平臺進行兩岸城市交流,不僅利於提升兩岸城市治理品質,回歸關注兩岸社會的民生課題,提升地方民眾幸福感;同時,借城市交流經驗拓展兩岸各領域進一步合作,也利於緩解敵對關係。

首先,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蔣萬安主政台北市深化展開滬臺交流更具共識基礎。日前“柯蔣會”會後,準市長蔣萬安被記者問及是否繼續柯文哲市長任內所積極推動滬臺雙城論壇,蔣萬安即表示不管是深化雙城論壇,或是台北和其他國際城市的交流,皆應進行實質且有意義地持續交流,始能讓城市之間互相學習、進步,並符合廣大市民期待。

這顯示台北市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由於國民黨奉行“九二共識”,這與民眾黨宣稱“一五新觀點”、“兩岸一家親”、“世界上沒有兩個中國”、“一個中國原本不是問題”及“了解及尊重大陸對一個中國堅持”,在政治上更具共識。故一般期待,認為在蔣萬安主政後兩岸城市交流將更上一層樓,有助於緩和兩岸敵對僵持。

其次,國民黨可借由滬臺雙城論壇為平臺,産生學習示範擴散效應,共推兩岸城市交流提升城市治理品質。國民黨重獲台北市執政權,這不僅利於推動兩岸城市交流,提升兩岸城市治理品質;而進一步促進兩岸城市的交流,或將可現今低迷兩岸局勢打開“機會之窗”。同時,以台北市推動城市交流經驗,連結其他近三分之二縣市力推兩岸城市交流,産生一致性集體行動,創造兩岸善意及化解敵意。

自2016年蔡英文主政後,兩岸兩會、國台辦及台灣陸委會暫停對話協商,滬臺雙城論壇成為最高級別對話,兩岸城市治理及交流主要聚焦在於經貿、産業、教育、藝術、文化、宗教及智慧城市、青年創業等各方面進行交流及合作,借由經濟性、社會性、事務性及功能性議題,從“低階政治”領域及議題交流合作出發,平等互惠及逐漸積累善意,有益於建立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

再者,國民黨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産生“藍地方”包圍“綠中央”效應。若國民黨及民眾黨共同推動兩岸城市交流及地方治理經驗分享,將邊緣化民進黨在兩岸事務話語權及主導權。台灣社會中的藍白政治陣營支援兩岸開展多元化及良性交流,借此緩和兩岸緊張局勢,避免陷台灣于戰爭危險邊緣中。藍白陣營至少擁有14席縣市長執政,佔據台灣地區地方政治版圖高於三分之二,可以充分發揮“地方包圍中央”效應,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加強兩岸地方城市交流。

最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實施,恐陷入“孤島效應”。藍白新當選的縣市長若能夠主動和大陸積極進行城市交流,加強兩岸城市之間的和平交往,即可降低兩岸敵意。台灣未來區域治理平臺,包括北北基、宜花東、桃竹苗及中彰投等區域,在地方治理上皆歸於國民黨所主導,民進黨只能掌握南部嘉臺高屏及離島澎湖。

如此,民進黨當局將陷入“藍地方層級政府”所包圍狀態,形成“綠中央”難以與“綠地方”首尾相呼應孤立,尤其失去基隆及桃園、新竹三個重要城市,最終恐産生兩岸政策形成及執行的“孤島效應”。儘管兩岸事務依據島內現行法律規定,係屬“中央層級”職責及許可權,但當藍白區域治理平臺與大陸進行城市交流後,這恐將切割民進黨主政“中央”與國民黨主政“地方”兩岸政策一致性。

隨著兩岸城市交流所産生經濟社會紅利,也會“倒逼”對綠營執政地方民眾産生引導“示範效果”。蔣萬安可在柯文哲既往兩岸城市交流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發展創新兩岸城市交流。這不僅是“柯規蔣隨”而已,而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達成“蔣超越柯”願景目標,如此“雙城論壇”或將可能成為兩岸和平穩定框架建構的最佳初始條件及發揮“蝴蝶效應”之“吸引子”。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