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民進黨要把臺積電變成“美”積電嗎?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2-12-06 15:32:02

255239_700x700

(示意圖)

作者 古文明 台灣時政評論員

民進黨當局為了“親美抗中”,把稱為“護臺神山”的臺積電搬到美國,而12月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舉行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將親臨現場,看似給足了面子,但是真正的挑戰其實才剛要開始。

這次在美國開廠被認為是美國有意“去臺化”,將先進製程搬移到美國,雖然美國在台灣地區的代表機構—“美國在台協會”以及臺積電本身都否認,不過“掏空台灣技術”的説法依然甚囂塵上。

建立“臺積村”掏空台灣人才

先來看臺積電外派到美國新廠的員工,陸續搬到鳳凰城,這些員工出現“群聚效應”,幾乎都住在同個社區中開啟新生活,臺積電協力廠商的台灣員工也青睞住在同一區,而這些社區被他們稱之為“臺積村”。

台灣媒體直擊“臺積村”白色時尚外觀,那裏全是出租公寓,走進裏頭的公共空間,氣派大廳、大片落地窗陽光灑進室內引入戶外綠意,商務用必備的交誼廳,甚至有像小超市的Mini bar,另一處則有郵件收發中心,但這樣還不夠。走進裏面的健身中心設備相當齊全,不只有拳擊沙袋,可以看到旁邊居然還能夠攀岩。

“臺積村”的美式文化,每週社區都有派對活動和鄰居建立情誼,最特別的是寵物專屬的洗澡間,隨著租屋需求大增,租金行情水漲船高,而且想租還不一定租得到。地産公司表示:“一般單身的工程師會比較喜歡一房一衛浴,租金大概是1800美元到2300美元之間,如果是攜家帶眷的話可能就是兩房兩衛浴,可能有一些公司找出租的高級公寓,然後把這些當作員工宿舍,有一部分是當作房屋津貼。”

“臺積村”距離臺積電的廠區車程不到五分鐘,可以看到一大片的新建案,戶數可是多達500多戶。而2千平方英尺的獨立房,在2020年的時候大概是平均35萬到45萬美金之間,自從臺積電宣佈在這邊設廠之後平均已經漲到大概是55萬美元。在美國升息,全美房市下行中,鳳凰城北邊的臺積電在大興土木,南邊英特爾也在擴廠,帶動周邊城鎮快速發展使得鳳凰城房市熱度不墜。

只是,台灣的工程師被帶去美國,美國媒體形容的“硅盾”搬到了美國,是否意味著台灣就少了一塊護身鎧甲?但是臺積電的説法是並不存在這種問題。然而,先進製程都飄洋過海去了美國,臺積電憑什麼可以信心滿滿地説台灣的半導體技術地位沒那麼容易被取代?不是安排了好幾班包機把台灣的工程師攜家帶眷,加上幾百公斤的行李,都送去了美國工作定居嗎?

美籍工程師難適應臺積電工作模式

其實,臺積電決定赴美投資設廠之後,曾在美國招募了一批美國籍的工程師並送到台灣地區受訓,結果受訓期間傳出這些美國籍工程師難以適應臺積電的企業文化,對值班還有開會等公司日常相當有意見。結果這些美國工程師被台灣的網友嘲諷是“巨嬰”,而台灣赴美的工程師也傳出工資低於美籍工程師的工資,導致臺籍工程師不滿而抗議。

已經成立35年的臺積電,早就發展出了一套作業模式,其中包括工程師必須待命迅速解決問題、上下游以及周邊廠商彼此配合的默契,成就了臺積電能夠以高良率、一條龍服務等條件搶下全球五成的半導體市場。

臺積電的作業模式需要員工高度地配合與投入,尤其是在技術開發的方面,臺積電一直保持著3至5年的領先優勢,所以員工的忠誠度非常重要,臺積電也從過去的經驗學習到員工是最重要的資産,所以不敢輕易裁員。在台積電講求團隊合作(Team work),但是美國的教育是強調個人主義,這種工作觀念的不同,未來勢必成為臺積電面臨的問題之一。

儘管臺積電不輕易裁員,臺積電的薪資與福利也羨煞台灣産業界,但網路上一直流傳在台積電工作的辛苦,根據臺積電永續報告書資料,臺積電過去4年,新人離職率有逐年攀高趨勢,從2018年的11%,增加到2021年的17.6%。

不過,臺積電也指出,為確保健康人才移動及長期成長需求,公司確信員工離職率應維持在5%至10%健康範圍。去年平均離職率為6.8%,自願離職率為6.7%,分析離職率比前一年增加1.5%,臺積電認為影響因素,其一是,近年來高科技産業快速成長,人才市場競爭激烈,流動加速;其次,去年招募量較前幾年顯著增加,新人離職率增至 17.6%。

在台灣的臺積電離職率越來越高,又一部份被外派到美國,人才的補充變成臺積電未來發展得一大難題,特別是台灣在嚴重少子化之下,人力的補充不易。如果民進黨當局要把臺積電變成“美”積電,而人力都需要從台灣外派補充,臺積電能撐得住持續發展的優勢嗎?這恐怕才是未來最該憂慮的地方。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