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定維護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譜寫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形成了非常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整體利益高度,超越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差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中國和世界開闢了一條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未來指明瞭正確方向,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成為中國外交引領時代的鮮明旗幟。
為人類前途命運指引方向
2015年9月,紐約聯合國總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
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鮮明指出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2013年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到2017年在日內瓦萬國宮,再到2019年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習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場合深入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圖為2017年3月20日,中國代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代表發展中國家發言。3天后,人權理事會通過決議,明確表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 攝
高票通過!2021年11月,“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第76屆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決議。這是聯大決議連續5年寫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從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載入中國共産黨章程和國家憲法,到多次寫入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重要文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新時代中國對外工作的總目標,得到國際社會日益廣泛的認同與支援。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準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用、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2022年9月,中亞,習近平主席對哈薩克、烏茲別克進行國事訪問。其間,習近平主席分別同兩國元首就在雙邊層面啟動踐行命運共同體理念達成重要共識。
從哈薩克、烏茲別克,到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再到柬埔寨、寮國……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同中國構建命運共同體,中國倡議的世界意義和實踐偉力日益彰顯。
從“一方領唱”到“眾聲合唱”
去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相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進一步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和支援,已經實現從“一方領唱”到“眾聲合唱”的多重跨越,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傳播初見成效。
從國際社會媒體關注度來看,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重大事件,如2021年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辦,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協同世界各國共同抗疫等,國際媒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熱度不斷攀升。在Factiva全球媒體數據庫中以“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近五年來,境外媒體相關英文報道,累計高達7428篇,歷年報道數量螺旋上升。截至目前,2022年已累計發佈報道1500篇。可見,國際媒體相關報道數量較為可觀。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一起向未來”正式發佈。(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在國際傳播過程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與認可。來自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幾十個國家不同領域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均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符合時代要求,順應發展潮流,為世界發展創造機遇,推動了世界全球化進程與和平發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而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政策溝通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曾十幾次被聯合國寫入相關文件。此外,2013年,我國提出以“共同體”為價值取向的“一帶一路”倡議。九年來,就“共建‘一帶一路’”,我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民心相融”,推動國際社會共同繁榮。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
人類命運共同體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是解決全世界面臨的“時代之問”的中國方案。五年來,“時代之問”和世紀疫情結合,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加劇。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並推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世界各國共用共榮、風雨同舟。而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中國與世界也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堅持人民至上,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站在抗疫合作第一方陣,秉持疫苗公共産品第一屬性,擔當疫苗公平分配第一梯隊,積極推進疫苗升級換代和藥物研發合作,支援世界衛生組織發揮領導作用,加強國際聯防聯控,積極參與全球疫情科學溯源。我們發起新中國歷史上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範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同1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向34個國家派出38支醫療專家組,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疫苗。中國始終與各國攜手同行,共同維護國際社會團結抗疫大局,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應阿爾及利亞政府邀請,中國政府赴阿爾及利亞抗疫醫療專家組赴阿幫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圖為2020年5月13日,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重慶市選派專家在送行儀式上。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堅持相互尊重,大力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發展全球夥伴關係為著力點,構建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加強與周邊國家融合發展,深化同東盟等地區組織的互利合作。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與發展中國家共謀發展振興,推動傳統友好關係邁上新臺階。
堅持合作共贏,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面對保護主義逆流橫行,中國順應開放融通的時代大勢,抓住發展這把總鑰匙,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全球發展倡議為指引,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中國不斷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堅決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加強宏觀政策協調,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力促區域合作取得新進展。從揮灑“大寫意”到細繪“工筆畫”,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各方共商共建共用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繪就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和美畫卷。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這是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外景(2019年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堅持多邊主義,主動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國著眼國際秩序調整演變,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面對嚴峻複雜的全球性挑戰,習近平主席系統闡明中國的發展觀、安全觀、文明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提供中國方案。中國堅持勸和促談大方向,為推動烏克蘭危機、朝核、阿富汗等地區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推動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網路安全、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深化農業、減貧、生物多樣性等領域國際合作,與各國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面對動蕩變革的世界,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用智慧之光照亮人類前行之路。面對波瀾壯闊的新時代,我們要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光輝旗幟,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的前途前進。
綜合自新華社、光明日報、新華日報、學習時報等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