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內蒙古92歲抗美援朝老兵的“紅色課堂”:講述藏在“密碼”裏的故事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史事留痕      2022-12-08 11:17:10

  內蒙古92歲抗美援朝老兵的“紅色課堂”:講述藏在“密碼”裏的故事

資料圖。圖為劉世亭擔任機要譯電員時的老照片。劉世亭供圖

  中新網呼倫貝爾12月7日電 題:內蒙古92歲抗美援朝老兵的“紅色課堂”:講述藏在“密碼”裏的故事

  中新網記者 張瑋

  內蒙古呼倫貝爾的冬日萬里雪飄,92歲的劉世亭坐在朝陽的窗口前,認真地“備著課”。“等天兒暖和了,我還得進社區、去學校講課嘞。”

  1950年,就讀于海拉爾第二中學19歲的劉世亭加入中國共産黨,並被選入內蒙古軍區機要幹部訓練隊,同年,他被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六軍司令部機要科,赴朝鮮戰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圖為劉世亭講述70多年前朝鮮戰場上的“密碼”故事。 海拉爾區委宣傳部供圖

圖為劉世亭講述70多年前朝鮮戰場上的“密碼”故事。海拉爾區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耄耋之年的劉世亭仍精神矍鑠,口齒清晰,入冬前常常走出家門開設“紅色課堂”,為社區居民和學校學生講述70多年前藏在“密碼”裏的故事。

  回想70多年前,記憶清晰如昨。劉世亭説:“我是第一批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一名機要譯電員,皮包、密碼本、鉛筆是我們的‘作戰工具’。”

  在戰場上,重大決策、作戰指揮、後勤保障等工作,都需要靠無線電密碼通信來傳達。

  而當時作戰條件艱苦,機要譯電員的工作大多在山洞、隧道、防空洞和密林中完成,“大腿當桌子,快速翻譯和傳遞機密資訊,不允許有任何差錯,否則將會延誤戰機。”

  用劉世亭自己的話來説,機要譯電員雖然不在衝鋒陷陣的行列裏,卻掌握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作戰“密碼”。

  劉世亭還記得自己剛到朝鮮戰場時,戰火紛飛,到處都是炸彈坑,時不時就有敵機從頭頂上飛過,“當時還是很害怕。”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夜行軍時,突遇敵機轟炸,連疏散、躲避的時間都沒有,“通過浮橋時,我一腳不慎跌入北漢江內,被戰友拉上岸後,滿身的水和冰。”

  “後來為了紀念這次難忘的經歷,我還作了一首小詩。”劉世亭告訴記者。

  爬過一座又一座高山,蹚出一條又一條懸崖上的小道……為了不讓敵軍發現目標,大部隊天黑時出發,一走就是一整夜。

  劉世亭説,那時候“白+黑”“5+2”再正常不過,有時在行軍途中拽著馬尾,邊走邊睡。“有一次在高山路上,我困得差一點掉到山下去。”

  “晚上行軍,白天隱蔽在掘開式暗道裏收發電報,極其艱難。”劉世亭講述道,“陰暗潮濕常年接觸不到陽光,狹窄的空間只能僵硬地保持一個姿態,雙腳踩在冰冷的泥漿裏……”

  記者了解到,劉世亭在抗美援朝期間共參加了“龜城”阻擊戰、“太川”攻擊戰、“三八線”攻擊戰、“五音山”防禦戰4次戰役。

圖為劉世亭為他的“紅色課堂”備課。 海拉爾區委宣傳部供圖

圖為劉世亭為他的“紅色課堂”備課。海拉爾區委宣傳部供圖

  1951年7月,劉世亭完成抗美援朝第一階段作戰任務回國,直至1958年退伍轉業。服役期間,他曾榮立2次三等功。

  1991年,劉世亭退休後,仍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在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任職,常常走進學校,為青少年講述他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經歷,樹立孩子們的愛國情懷。

  而“愛國、勇敢、感恩、擔當”早已作為劉世亭的家風家訓,根植在後輩的心底。

  如今,已經有72年黨齡的劉世亭常説:“我的兒女子孫加起來已經有8名黨員啦,我很自豪!”(完)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