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多國國旗飄揚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街頭。(圖源:新華社)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將於12月9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這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首次峰會,也是疫情以來中阿領導人首次面對面交流,更是繼黨的二十大成功舉辦後,由中方作為共同主辦方之一的第一場重大多邊外交活動。這場峰會以獨特的歷史意義舉世矚目,也將載入中阿關係史冊。
中阿峰會意義深遠
據新華社報道,應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國王薩勒曼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並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2月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習近平主席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面向阿拉伯世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外交行動,將成為中阿關係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這是12月6日拍攝的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市貌。(圖源:新華社)
中阿峰會建立在中阿合作論壇的基礎之上,是中阿推動雙方關係發展的又一里程碑機制。2004年1月,中國和阿盟共同宣佈成立中阿合作論壇。同年9月,中阿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位於埃及首都開羅的阿盟總部召開,標誌著該論壇正式啟動。自此,中阿合作論壇成為加強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集體對話與合作的重要平臺。2020年7月,在中阿合作論壇第九屆部長級會議上,中阿雙方一致同意召開中阿峰會,並就構建命運共同體達成積極共識。
沙特通訊社刊文稱,中國將與阿拉伯國家“討論經濟前景和發展合作”,這些峰會十分重要,受到國際社會和阿拉伯地區關注。沙特阿拉比亞電視臺網站分析稱,與中國的關係對沙特和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來説不可避免地越來越重要,中國是該地區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沙特等國大量進口中國産品,雙方有天然的、互利的經濟關係。
中阿合作碩果纍纍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友好交往與相互合作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從那時起,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始終是中阿歷史交往的主旋律。在過去70多年,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友好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都實現歷史性跨越,成為南南合作典範。
這是12月5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拍攝的世界大道“中國城”。(圖源:新華社)
中阿戰略互信持續深化。阿拉伯世界是中國戰略夥伴關係高度密集的地區,中阿建立了全面合作、共同發展、面向未來的戰略夥伴關係,並在雙邊層面建立了12對戰略性質的夥伴關係。
中阿務實合作成果豐碩。中阿雙方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實走深,中國已同20個阿拉伯國家及阿盟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雙方在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實施200多個大型合作項目,合作成果惠及雙方近20億人民。
中阿經貿合作再上新臺階。2021年,中阿雙向直接投資存量達到270億美元,比10年前增長2.6倍;中阿貿易額達到3303億美元,比10年前增長1.5倍;今年前三季度,中阿貿易額達3192.95億美元,同比增長35.28%,接近2021年全年水準。
中阿能源合作日益深化。能源合作是中阿合作的重點領域,2021年,中國從阿拉伯國家原油進口量達到2.64億噸,佔同期原油進口總量的51.47%。在新能源領域,中國積極拓展同阿拉伯國家在太陽能、風能、水電等領域的合作。
中阿高新合作向上突破。中阿在科技夥伴計劃框架下,共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在核能領域,中國企業與阿聯酋、沙特、蘇丹等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協定,在航太衛星、5G通信以及其他高新技術方面,中國與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實現了持續而深入的合作。
中阿人文交流豐富多彩。中阿在青年、宗教、政黨、新聞、教育、文化、衛生和廣播影視等領域開展合作,擴大了人文交流,深化了相互理解。截至2022年10月,已有4個阿拉伯國家宣佈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15個阿拉伯國家在當地開設中文院係。
2022年7月20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第21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沙特賽區冠軍艾哈邁德·蘇萊曼在決賽中演講。(圖源:新華社)
中阿關係前景廣闊
“阿盟是第一個同中國共同發表團結抗疫文件、集體肯定中方抗疫成就的重要區域組織”“中國同阿聯酋及巴林開展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三期國際臨床試驗”“在突尼西亞落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個海外中心”……中國外交部12月1日發佈的《新時代的中阿合作報告》明確提到,首屆中阿峰會將為中阿戰略夥伴關係開闢更為廣闊的前景。
面向未來,《新時代的中阿合作報告》以“構建中阿命運共同體”為核心,對未來中阿戰略夥伴關係的全面發展作出了系統的戰略規劃,主要包括在政治上深化戰略互信,維護共同利益;在經濟上堅持互利共贏,共創發展繁榮;在安全上促進和平穩定,共用長治久安;在文化上擴大文明交流,倡導和諧共生。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中阿關係這塊真金成色更足、韌性更強、亮度更佳,樹立了發展中國家團結協作的標桿。
12月7日,人們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辦的中阿友好合作交流展上參觀。(圖源:新華社)
另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引用各種資料和事實介紹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良好關係,還用中阿英三種語言引用了一條阿拉伯古訓——“知識,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華春瑩寫道,“中阿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和彼此欣賞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先知穆罕默德1400年前的話在今天仍然引起共鳴。”推文發佈後,獲眾多網友點讚,網友留言“中阿友誼長存!”
首屆中阿峰會的召開,是當前形勢下中阿加強團結協作的戰略抉擇。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同為發展中國家重要成員,同為國際舞臺上重要政治力量,面臨相似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更加需要傳承歷史友好,深化戰略合作,攜手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中阿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
(資料來源:新華社、人民網、海外網、外交部網站)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