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LOGO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2018年初,抖音短視頻(TikTok)正式進入台灣地區,迅速成為下載量排名第一的短視頻APP。數據顯示,台灣使用抖音的用戶增長迅速,月活躍用戶已達百萬,日平均使用時長達38分鐘,一段視頻平均互動的轉發率為45%,台灣年輕人玩抖音已成為一種趨勢和時尚,“90後”“00後”成為主力軍。
除了TikTok外,不難發現,台灣年輕人手機裏都會有各式各樣的大陸APP,從通訊軟體、社群平臺到購物網站應有盡有,內容非常豐富。台灣有調查機構盤點近一年十大台灣民眾愛用的大陸APP。其中,抖音/TikTok排名榜首。新浪微網志、微信位列第二和第三。
具體排行榜如下↓↓
不過由於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建議美國全面禁用抖音,台灣財媒界大佬也聲稱“抖音是毀滅台灣很大推手,台當局不能悶聲不響”,台灣民進黨當局再次討論是否應全面禁用抖音。
民進黨當局考慮全面禁用抖音
12月7日在台灣地區立法機構答詢時,民進黨民意代表吳秉叡指出,美國禁止抖音在美國使用,那台灣地區呢?只有在公家部門禁止使用嗎?而且也不是只有抖音而已,還有小紅書、快手等軟體,現在我們的手機Youtube打開都一堆這類東西,怎麼處理?
對此,台當局“數字發展部”數字産業署署長呂正華表示,公務設備包括手機等,不能裝設抖音軟體,但朋友的Line群組有時候會傳抖音影片,現在已經有對公部門的規範,而且會執行與提醒;至於民眾的使用要如何處理,會參酌研究海外做法。 >>詳細
民進黨前民意代表郭正亮12月6日在直播節目中表示,抖音在美國使用者有1億3千萬人,在台灣地區也有7、800萬人,很多人靠抖音在賺錢,且抖音還能跨平臺分享。郭批那位稱“抖音是毀滅台灣很大推手”的財媒大老,“真的是白癡!你以為這種短視頻只有抖音嗎?”他指出,YouTube有Shorts,Instegram有Reels,Facebook現在也拿Reels來做短影音。主持人也説,現在別的社交平臺照樣把抖音影片搬來搬去。
郭正亮説,自己每次在路上走的時候就會看抖音,常常從中天走到TVBS,又從TVBS走到中天,要走28分鐘(過紅綠燈才開始看)。那個短視頻,現在可以貼比較長的(影片),約10分鐘,“而且有多少人靠抖音在賺錢。” >>詳細
臺軍、綠營民代都被抓包玩抖音
雖然台灣軍方禁止軍人使用大陸智慧手機和軟體,但據台灣“ETtoday新聞雲”網站2018年5月的一篇報導稱,一名昵稱為“歐陽韓吉”的臺軍士兵,竟然在軍隊營區內拿出手機用TikTok開直播,一邊唱歌一邊跳“海草舞”,臺軍士兵如此沉迷大陸APP抖音,引發臺輿論譁然。
連曾經叫囂著“抖音、小紅書等平臺摻雜所謂大陸對臺認知作戰”的民進黨自家民意代表林楚茵,也被踢爆她疑似有抖音賬號,還上傳了26條視頻。島內網友諷刺她一邊自用這些APP,一邊還要通過罵APP搞“反中”宣傳,果然是口嫌體正直。
還有臺網友想起林楚茵2020年4月曾質疑影音平臺愛奇藝是未經許可的陸資事業,但自己同年7月上傳的在台立法機構的自拍照中,筆記型電腦的畫面停留在愛奇藝頁面,林楚茵當時趕緊將照片刪除,辯稱“不是在追劇”。
民進黨當局禁抖音凸顯“文化不自信”
抖音在台灣風靡,受到台青的青睞,通過抖音這個窗口展示出不一樣的大陸、有活力的大陸、有幽默感的大陸就呈現在他們面前,對大陸的正面認知和正確認識也就陡然升高,大陸文化元素融入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也促進了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可是,民進黨當局卻認為這是大陸對台灣的“文化統戰”。如此充滿意識形態的思維方式雖然不是第一次,但足以看出民進黨當局對大陸文化走進台灣的恐懼和反對。一直以來,民進黨當局一再的利用修改課綱等多種形式的“去中國化”,炮製出“中國威脅論”“紅色産業鏈”等妖魔化大陸的種種謠言,堅持一貫的“逢中必反”的心態,只要和大陸有關聯的,阻擋、打壓、干擾輪番上演,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台青對大陸的認知有如此的改變和轉變,實屬不易。可以説,這是冒著民進黨當局“綠色恐怖”炮火的勇敢行為。這也反映出隨著大陸的發展,台青對大陸的認可認知和感悟感觸已經有了積極地變化和改變,這對兩岸青年的交流也是一種正能量。 >>詳細
臺媒甚至把在大陸發展的島內博主視頻內容當作禁抖音的新聞範例。被當場案例的博主“臺妹PKGIRL”直言,民進黨計劃封禁抖音,恰巧顯示出了“台獨”的不自信,他們害怕台灣年輕人接觸到祖國大陸的繁榮真相,害怕他們編織的“仇中”謊言被拆穿,所以只能用封禁這種“無能狂怒”的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連台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在面對民意代表質詢時,都脫口而出念了大陸熱播劇《走向共和》中的一首詩,甚至包括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蘇貞昌在內的眾多綠營人士也被臺媒抓包,當初瘋追《延禧攻略》,又為何要擔憂台灣年輕人愛刷抖音、小紅書呢?
抖音成為連結兩岸年輕人的窗口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針對此問題曾表示,這確實是一個新現象。使用簡體字,聽大陸歌曲,看大陸影視劇,説大陸流行詞,確實已經成為台灣青少年的一種時尚。這種新現象新風尚既是大陸發展得到台青認可的表現,也是台青對大陸全面了解轉換提升的彰顯。當兩岸青年的心靈逐漸的拉近距離感、增進認知感,對兩岸交往交流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和影響。
同時,這也反映出民進黨當局試圖通過形式各樣的“去中國化”,讓更多的台灣青年變成“天然獨”,割斷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的情感連結與文化認同的失敗。即便如何精心包裝和蠱惑民心,兩岸交流尤其是兩岸青年的交流交往都在滾滾向前,勢不可擋。
抖音受到台青青睞,“抖變全臺,音如全島”只是廣大台灣同胞尤其是台灣年輕一代對大陸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大陸的發展與進步,相信越來越多的濃厚的大陸文化元素走到他們面前,成為一扇扇連結兩岸同胞的橋梁和窗口。
還有臺媒評論稱,在媒體匯流的趨勢下,民眾通過網際網路取得影音産品,以獲取新知識、交流資訊,已經是勢不可擋的潮流。明明只是文化的交流,卻事事上綱上線到“滲透”,實在過於沉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