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2022回顧|臺積電赴美設廠 台灣將被掏空?!

2022回顧|臺積電赴美設廠 台灣將被掏空?!
12月6日,臺積電為其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舉辦“首批機臺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包括美國總統拜登等政要與蘋果執行長庫克等科技巨頭都出席這場盛會。臺積電並宣佈投資總金額從120億加碼至400億美元,將展開亞利桑那州廠區的第二期工程,第二座晶圓廠預計于2026...

2312月6日,臺積電為其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舉辦“首批機臺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包括美國總統拜登等政要與蘋果執行長庫克等科技巨頭都出席這場盛會。臺積電並宣佈投資總金額從120億加碼至400億美元,將展開亞利桑那州廠區的第二期工程,第二座晶圓廠預計于2026年開始生産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技術,引發了技術外流和“棄臺”的疑慮,不少人質疑此舉恐將掏空台灣半導體業。


美國總統拜登(中)、臺積電創辦董事長劉德音(右)及總裁魏哲家(左)

臺積電舉行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中)、臺積電創辦董事長劉德音(右)及總裁魏哲家(左)親臨現場。(圖片來源:路透社)

而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臺積電美國廠的部分産能將用於美國國防供應鏈等具有高敏感性的産品,且臺積電美國廠所使用的生産技術將比台灣廠最先進的製程慢上一個世代。這意味著臺積電美國廠的製程技術將是“N-1”,也就是當臺積電台灣廠生産3奈米晶片時,在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將生産4奈米晶片;而當台灣廠開始投産2奈米晶片時,美國廠才會轉向3奈米製程。 >>詳細


台灣半導體産業被掏空

中新社評論指出,在觀察家看來,臺積電赴美設廠看似風光,但其背後存在的多重隱患值得警惕。砸錢是一方面,技術流失的風險正逐步顯現。為補強美國當地的技術短板,臺積電不得不將關鍵技術雙手奉上,使得台灣半導體産業在全球的競爭力面臨蠶食挖空。

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建廠

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 圖片來源臺媒

18專業人才嚴重外移

而專業人才的嚴重外移,將加速臺積電變成“美積電”。為配合新廠生産,傾臺積電乃至全台灣之力培養的上千名半導體技術工程師,如今正舉家飛赴大洋彼岸,並做好了在美紮根的打算;而隨著第二家工廠的建造提上日程,未來赴美的先進技術人才只會越來越多。這不僅意味著臺積電的研發主力正漸漸脫離台灣,同時可以想見,本就缺少高階人才的美國本土半導體産業,勢必在未來與臺積電展開“搶人大戰”。

18核心技術拱手相讓

美國總統拜登與蘋果執行長庫克

6日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晶圓廠的移機典禮上,美國總統拜登與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握手。(圖/美聯社)

將核心技術拱手相讓,悉心打造的人才被“挖墻腳”,相配套的上下游産業鏈也一併搬去,臺積電或將白忙一場,反為他人“做嫁衣”。然而美國的野心並非止步於此。近年來,美國不斷向臺積電施壓,甚至以“螞蟻搬家”式的手段企圖將這座“護臺神山”從台灣連根拔起,其目的就在於通過加強對臺半導體産業的控制,彌補自身産業鏈短板,進而打造以該國為主導的全球半導體産業格局,最終將臺積電等亞太半導體産業鎖定在加工者的中低端位置。

歷史始終是最好的教科書。無論是法國“工業明珠”阿爾斯通,還是日本晶片行業“領頭羊”東芝,都曾被美國以類似手段打壓致喪失全球領先地位。前車之鑒未遠,臺積電又如何能夠倖免? >>詳細

18行業領先優勢減弱

臺積電電網缺電台灣停電

圖片來源臺媒

半導體産業的競爭是長期抗戰,美國政府加大力度支援的英特爾與南韓三星等廠商,也都在台積電的背後虎視眈眈。台灣半導體會不會因此被掏空,不只是技術外流的問題,還涉及在更大的政經環境影響之下,台灣業者能否延續如今的領先和主導優勢。倘若稍有不慎,還是有可能變回風光不再的代工業者。 >>詳細

相關新聞——

台灣半導體人才大遷移 臺積電工程師揭赴美1大關鍵

臺積電包機千人赴美 臺媒體人陳鳳馨警告:台灣人才被掏空

張忠謀不看好臺積電赴美設廠 郭正亮:美國只想“掏空台灣”


臺積電被政治操控

種種跡象表明,臺積電赴美設廠顯然是一樁並不划算甚至賠本的買賣,而民進黨當局自始至終對其背後隱憂充耳不聞,甚至執意促成,實則打著以臺積電利益換取政治籌碼的算盤,以增加換取美國所謂“安全庇護”的可能。

18地緣政治考慮決定

拜登出席臺積電美國建廠

臺積電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新廠舉行第一部機臺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出席力挺。(圖/路透)

在美方大張旗鼓對臺積電錶示歡迎之時,台灣民進黨當局也大力宣揚“臺美關係多緊密”、“有多少台灣工程師領著所謂高薪攜家帶眷落腳美國”,一切看似欣欣向榮之際,也莫忘如今由民進黨當局&&宣傳的所謂“民主晶片永續供應鏈”,本質上並不是出於完全理性自利的經濟選擇,而是參雜許多地緣政治考慮和國際強權競逐的政治決定。臺積電現階段對美國乃至於親美陣營來説,有其必須存在並扶植拉攏的必要。而世界再怎麼“看見”台灣,眼中最在意的還是台灣生産的半導體。這對台灣整體的經濟發展和防務安全來説,並不是值得慶倖的發展。 >>詳細

18進一步激化兩岸矛盾

另一方面則是擔心中美晶片戰持續拉鋸,雙方關係依舊緊張牽動台海和平穩定,而臺積電不得不向美靠攏的決定,是否會進一步激化兩岸之間的矛盾,讓兩岸關係更加緊張。台灣對美國在政治與安全上的依賴,讓臺積電只能加入美國晶片發展的“抗中陣營”;而“親美抗中”的結果,又導致兩岸國之間的關係愈加緊張。臺積電的“去臺化”不必然是關鍵技術從台灣地區外流美國,而是雖然還是設立在台灣的全球一流晶片廠商,但所做的許多決定已非台灣所能左右。 >>詳細

相關新聞——

臺積電赴美設廠 高端技術還能留根于台灣嗎?

美國為何找臺積電設廠? 台灣學者直言:美國有額外效益考慮


揭穿民進黨“民主晶片”假像

美國總統拜登在今年8月25日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據此將為美國半導體生産和研究挹注527億美元的政府補貼,並藉以施壓臺積電和南韓三星電子等企業赴美國設廠投資,建立美國本土的半導體供應鏈。此外,美國政府一年前就提出建立晶片聯盟構想(Chip 4),提供美、日、韓與台灣地區當局及半導體業者溝通平臺,加強合作提升半導體産業供應鏈安全、人力發展及技術研發。

18貌合神離的“Chip 4”

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接受日經新聞訪問時曾呼籲要打造“民主晶片”生態係。吳釗燮之意,大約是呼應美國盼與日本、南韓以及中國台灣共組“Chip 4”來一同對抗中國大陸半導體産業的崛起,姑且暫不論“Chip 4”能否成功“抱團”,但晶片是幫助人類邁向幸福與進步的科技産品,在晶片之前刻意冠上“民主”二字,難不成還有“不民主”的晶片?由“台獨”政客所創的名詞總是沾染了無謂的意識形態,實在令人遺憾。

除了台灣地區因為一直緊抱美國人的大腿,與美國政府一搭一唱,日本與南韓恐怕皆有所保留,不如説,所謂的“Chip 4”,其實是貌合神離及各自心懷鬼胎的組合,各家都有自己的小算計。 【全文

18臺積電被搶走民進黨看戲

蕭美琴

台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 圖片來源:臺媒

在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舉行設備移機儀式上,民進黨當局也派了台當局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及臺“駐美代表”蕭美琴等一幹官員,參與投資案。面對臺積電赴美投資是否會導致“去臺化”問題,蔡英文當局卻顯得十分淡定、甚至無感。

蕭美琴説,很興奮能夠參加臺積電這次移機典禮,她説:“我是個觀眾”,這話似乎一不小心就洩露了蔡當局官員面對臺積電到美國投資設廠的態度和心情,那就是看戲。 【全文

台灣PTT網友評論臺積電赴美

台灣網友留言。(圖/截自PTT論壇)

相關新聞——

“臺版晶片法案”也難擋住地緣政治壓力

美方有人揚言“炸毀臺積電”盡顯邪惡用心

庫克喊“蘋果將採購臺積電AZ廠晶片” 島內網友炸鍋:台灣完了

臺積電將在美生産3奈米 島內網友崩潰:真的被搬到連門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