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解讀中共二十大涉台部分:中國現代化之路與國家統一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2-12-13 14:07:41

     作者 周忠菲 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中共二十大報告涉台部分,體現出堅持貫徹新時代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展現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的導向,以我為主,“反獨”與“促統”,並行不悖。何為把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二十大報告沒有直接提及。

  本文認為,對二十大報告涉台部分的解讀,除了“統”與“獨”的關係外,也應包括對中國現代化之路與兩岸關係發展的解讀。從這個角度分析台灣前途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緊密相連的關係,是對“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更深層次的理解。以下是幾點領悟:

  首先,解決台灣問題的時代背景變了。面對已經崛起的中國,美國越是想突破中國對臺政策底線,説明中國的發展,離實現統一的目標,越來越接近。

  世界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國際經濟、世界政治與地區安全局勢,發生了不同於以往的巨大變化。疫情、俄烏戰爭,中美衝突,在攪亂世界的同時,也堅定了中國實現統一的信心。中共二十大報告以中國的方式,對這一時代特徵做出了反應。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階段,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成為中共二十大突出的亮點。

  反觀美國,一方面選擇在二十大召開之際,強化對華進行全面科技戰,不僅試圖封殺中國半導體産業,而且趁火打劫,挾持臺積電遷往美國。另一方面,又“拉大旗,做虎皮”,選擇在二十大即將召開之時出臺新版《國家安全戰略》,聲稱俄羅斯“仍然非常危險”,但中國是“唯一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也擁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推進這一目標的競爭對手”。色厲內荏。這表明,“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已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這一歷史任務,更加迫切。

  其次,中國的國家發展與國家統一緊密相連,互為依託。國家的發展是實現國家統一的重要目標,國家的統一也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解決台灣問題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過的:“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

  這並非説,在和平統一問題上只唯一有選項,即只要大陸繼續發展下去,到時台灣將自然回歸祖國。而是強調,如果美國打斷中國正常發展之路,損害中國國家發展利益,為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核心利益,在中共的統一戰略中,台灣問題可以提前解決。同時要向世界昭示,破壞和平統一的,是美國及其干涉勢力。

  中國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必須保持大陸經濟與社會的穩定運作,同時還要保持對臺政策的貫徹與執行。在這一和平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警惕外來勢力對台海局勢的干涉,警惕“台獨”分裂勢力與外來干涉勢力的相互勾連,危及兩岸和平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

  為確保實現中國國家發展的戰略方針,二十大報告將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並列。在”促統”的同時,明確表示“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

  第三個領悟是,中國的國家發展,中國的國家統一事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世界意義。這是指,其一,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歷史上積貧積弱的中國。不管美國與西方勢力是否願意,今天的中國,不僅站起來了,而且實現了偉大的飛躍。

  其二,中國的影響力對海峽周邊,對亞太地區和國際社會,已經是一種重要的存在。中國經濟與社會政治的發展、中國大國地位的影響力,中國國際責任的履行,不但影響兩岸民生,關乎台灣前途,不但關係到中美關係,也成為影響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重大力量。

  其三,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發展,進入到追求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全球經濟對中國在疫後經濟中的作用,也有很高的預期。中國航展,上海進博會,都是例證。從這樣的格局看,解決台灣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關乎世界的問題。同時,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也是中國國家實力增強的過程。隨著這一趨勢的持續,中國大陸也越來越有能力,反制島內“台獨”勢力和外來干涉勢力的挑釁。

  第四個領悟是,二十大報告提出“開啟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具有包括將台灣問題放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進行整體考慮的含義。

  實現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是中國歷史進程所賦予中國共産黨的任務。從這個角度切入,可以體會到一種將中共領導的改革開放經驗與中國歷史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兩岸關係的發展,放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過程中展開的新意。

  從歷史進程看,近現代中國經歷了兩次革命。19世紀後半葉,中國被捲入西方主導的世界格局。一戰結束後,經歷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建立的,由他們主導世界的凡爾賽體系。這一過程包括從辛亥革命到孫中山先生提出國家觀、民族復興觀、實業救國。以及政治上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以及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過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歷史的選擇。兩岸也將遵循歷史發展的脈絡。

  從改革開放的經驗看,中國式發展是一個突破“現代化就是西方化”路徑依賴的過程。二戰後,西方國家建立了雅爾達體系。中國大陸經歷了美蘇兩強、冷戰後的一超獨強。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中國也更深地融入國際體系。

  今天中國的現代化程度,已遠超當年孫中山先生的設想。中國GDP比重在世界經濟超過18.5%,居世界第二。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兩岸關係近40年的發展,已經證明,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對地區、對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大陸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只有西方模式才能實現經濟繁榮的迷思。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形成的,以中國歷史結合的這種力量和能力,必然能夠對兩岸關係走向,産生決定性影響。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大陸堅持國家的完全統一,是一種來自歷史的信念。台灣有識之士,對中國現代化的前景,對台灣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定位,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最後,台灣問題在中國國家政策中的戰略屬性,決定了中國在統一台灣的方式與方法上,一定會努力將台灣的前途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目標銜接。這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仍然是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戰略,是相輔相成的。

  中國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同時,還需應對未來國家安全面臨的挑戰。台灣問題的解決與中國的國家安全越來越密切相關。因此,二十大報告在涉軍部分,考慮到中國現代化之路與國家統一的關係,高度強調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性,戰略一詞出現的頻率,高達20多次。這從一個側面説明,民進黨“台獨”分裂勢力與國際反華勢力將繼續相互勾連,但他們阻攔不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兩岸關係的發展。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