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我軍抗戰史上以少勝多的傳奇之戰

華夏經緯網 > 軍事 > 軍史鉤沉      2022-12-19 16:36:59

  我軍抗戰史上以少勝多的傳奇之戰

  ——陸房戰鬥紀念碑碑文敬讀  

  肥城烈士陵園位於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東陸房村北的鳳凰山南麓,178位在陸房戰鬥中犧牲的烈士長眠於此。矗立在陵園廣場中央的紀念碑高8.8米,碑體正面鐫刻著解放軍原總參謀長楊得志題寫的碑名——“陸房戰鬥紀念碑”,左右兩面分別刻有“1939”。整個紀念碑碑身由雙曲線圍合而成,代表戰鬥中運動戰和突圍戰兩個性質,碑身主體為一棵大樹托著花蕊造型,代表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擔負著由延安向山東抗日戰區傳播革命火種的任務,碑體背面刻有《陸房戰鬥五十週年立碑銘志》,全文如下(標點為引者所加):

  一九三九年初,為開闢抗日根據地,八路軍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率東進支隊挺進山東,一路橫掃日偽據點,予敵人以沉重打擊。

  四月底,駐山東日本侵華軍第十二軍司令官尾高龜藏,糾集近兩個旅的主力和濟南、泰安、肥城、寧陽、東平、長清、平陰等十幾個城鎮的日軍五千余人,攜各種槍炮、坦克等武器,分九路向泰肥山區合圍,欲殲我主力部隊,破壞抗日根據地。五月十日,合圍圈縮至陸房山區,我主力部隊及地方黨政機關三千余人被困。十一日拂曉,我軍先在牛家莊一帶與日軍遭遇,隨全線抗擊。六八六團佔領陸房以西肥豬山一線陣地,津浦支隊佔領陸房以東及東北之鳳凰山陣地,師指揮所設在安家林。九時,日偽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發起全面進攻。我軍將士浴血奮戰,頑強抗擊,連續擊退敵人輪番攻擊。經一天激戰,斃傷日軍千余人,我軍傷亡一百五十余人。傍晚後,我軍趁夜幕在當地群眾配合下分三路機智突圍,津浦支隊南過汶河,其餘則先後到東平縣無鹽村一帶休整。

  陸房戰鬥挫敗日軍合圍,保衛了抗日力量,打開了泰西抗日局面,軍民大振,再創我軍歷史上以少勝多機動靈活的戰例。陸房戰鬥永垂青史,革命烈士萬古流芳!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志為碑題名

  中共肥城縣委員會

  肥城縣人民政府

  劉方元 書

  西元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一日 立

  碑文以平實無華的語言,簡要概述了陸房戰鬥的背景、經過和意義,頌揚了我軍民絕地反擊、百折不撓的革命鬥志,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讀後令人感動,深受教育。

  抗日烽火燃泰西

  為支援山東人民抗戰,開闢山東抗日根據地,1938年11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出“派兵去山東”的戰略決策。

  1939年初,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率師直屬隊、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團等組成東進支隊,挺進山東。3月上旬,東進支隊抵達泰西地區,積極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在汶上草橋、肥城閻王橋、東平香山、寧陽葛石店等地殲滅日偽軍近千人,迅速打開了泰西抗戰局面。東進支隊像插入敵人胸膛的一把鋼刀,使濟南、泰安以及整個津浦線中段的侵華日軍受到嚴重威脅,引起了日軍極大恐慌。

  4月底,駐山東日軍第十二軍司令官尾高龜藏糾集近兩個旅的主力和濟南、泰安等十幾個城鎮的日軍5000余人和近3000名偽軍,分九路圍攻泰西抗日根據地,妄圖消滅第一一五師主力和泰西抗日武裝力量。5月2日至8日,日軍首先對大汶河南岸東平、汶上地區進行“掃蕩”,9日開始向肥城以南、汶河以北推進,10日至陸房周邊山區。由於我軍向敵佔區開進,剛剛到達這裡,通訊設備差,對敵情掌握不準確、及時,第一一五師師部、泰西特委和地方黨政機關等3000余人,被日軍包圍在陸房周圍不到10公里的狹小區域內。這一地區,地形像一個臉盆,周圍山勢不高,大部隊無法隱蔽。

  絕地反擊突重圍

  情況十分危急,師首長當即決定,憑險據守,待機突圍。11日拂曉,日軍在炮火掩護下,兵分多路全線向我軍陣地發起猛攻。第六八六團指戰員沉著應戰,用步槍、手榴彈、白刃格鬥,打退日軍數次進攻。戰至中午,日軍改變戰法,由輪番攻擊改為集團衝鋒。日軍集中所有炮火,在山腳下向山上急速發射,整個陣地岩石開花、樹枝橫飛、硝煙瀰漫。第六八六團誓死堅守陣地,擊退日軍9次進攻。堅守鳳凰山和黃土嶺的師直特務營和津浦支隊,毫不畏懼,浴血奮戰,粉碎敵人多次進攻。200余名日軍一度逼近師部駐地陸房村,八路軍將士展開肉搏戰,血戰持續一天,守住了陣地。夜幕降臨後,日軍實行收縮兵力、包圍監視戰術,等待次日再度進攻。為防止我軍夜間突圍,日軍以重兵把守陸房周圍各個制高點與大小路口,並燃起了堆堆大火。

  鋻於形勢緊急,為保存抗日力量,師首長決定利用日軍不善夜戰弱點,輕裝上陣,實施隱蔽突圍。22時許,由當地群眾引導,部隊乘夜黑出擊,分三路開始突圍。為迷惑敵人,津浦支隊騎兵連派出9人,每3人一組,飛馬賓士在敵陣地前,並一陣槍、一陣手榴彈地攻擊,引誘敵人倉皇還擊。第六八六團一營派小股部隊用火力襲擊迷惑敵人,四連派兵力警戒常莊、油山莊兩側。12日拂曉,部隊渡過汶河與另一部會合,津浦支隊、魯西區黨委、泰西地委均安全轉移到汶河南岸。至此,3000余名指戰員和地方黨政幹部全部勝利突出重圍。

  軍民勠力魚水情

  當地百姓用鮮血和生命鑄就軍民血肉情誼。戰鬥中,群眾領著部隊搶佔陣地,冒著生命危險救護傷員,翻山越嶺籌集軍糧,餓著肚子送水送飯。大董莊村村民孫立長千方百計緊急籌集5000斤小米送給部隊。山套村村民郝京軍主動請纓為第六八六團一營帶路,搶佔肥豬山有利地形後,當晚又帶領二營安全突圍。山套村共産黨員李懷仁、村民郝傳海等人冒著日軍炮火,把籌集到的乾糧和開水送到肥豬山、鳳凰山等陣地。孔憲松、孔憲臣之妻,孫書寶、孔慶齋之母,不顧自己生命安危,把6名八路軍戰士當作自己的親人保護,安全脫險。72名八路軍傷病員在群眾掩護下,成功躲過日軍搜捕後,均康復歸隊。

作者:張勝泉
文章來源:學習時報 轉自: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唐詩絮
軍情熱議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