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海觀潮】2022兩岸關係回顧|台海安全形勢發生三大變化,危機中創造轉機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2-12-23 12:35:33

微信圖片_20221221175719副本

  

  作者 楊勝雲 特約評論人

  2022年,民進黨當局加快倚外謀“獨”和整軍備戰步伐,美國等外部勢力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呈現出多點聯動、踩線探底的危險動向。祖國大陸謀定後動,綜合施策,化危為機,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綜觀全年,台海安全形勢在現實風險、軍事佈局、力量對比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促使反“獨”促統鬥爭步入新階段。

  一、在現實風險上,美臺勾連挑釁成為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

  美方與民進黨當局勾連串通,今年先後派出四批參眾議員竄訪台島,日本、英國、捷克、波蘭等國多批政府官員和議員跟風,極大影響了台海和平穩定。特別是美國三號人物、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罔顧中方多次警告和嚴正交涉,公然違背美國“不與臺發展官方關係”的承諾,乘坐美政府軍用專機降落台島並與蔡英文等人見面,將台海局勢推到危機邊緣。

  民進黨當局按照美方要求,落實“不對稱作戰”和“豪豬”策略,倚美拒統步入快車道。在美方的指導下,臺軍今年前後6次對美軍購,總額超過20億美元,包括60枚魚叉反艦導彈、100枚響尾蛇空對空導彈以及愛國者防空系統、大型雷達、軍機、艦艇等裝備零附件及相關技術支援,並將此前的帕拉丁自走炮軍購項目置換為11套“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拜登政府加強干涉台灣問題的戰略設計,今年2月公佈的“印太戰略”、10月公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等文件,不僅提出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支援台灣自衛能力”,還聲稱要保持美國“抵制任何對台灣訴諸武力或脅迫的能力,懾止“對美國與其盟友和夥伴,包括台灣海峽在內的軍事侵略”。拜登雖聲稱不支援“台獨”,但前後四次鼓吹“協防台灣”,給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壯膽。俄烏軍事衝突發生以來,美國參聯會主席、財政部長、副國務卿、海軍部長、戰略司令部司令、海軍副參謀長等高級官員陸續宣揚,若發生“武統”要比照“烏克蘭模式”援助台灣、制裁甚至軍事打擊中國大陸。

  美一些反華議員炮製的“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儘管未走完立法流程,但參眾兩院協商定案的“國防授權法”,納入了上述法案的大量條文,授權美國國務院五年對臺提供100億美元的軍援,以及20億美元的“外國軍事融資”直接貸款,授權美國總統為台灣地區打造“區域應變軍備庫”,以“國會意見”方式呼籲邀請台灣海軍參加2024年的“環太平洋軍演”。“國防授權法”目前已在美眾院通過,若不刪除法案中的涉華消極內容,簽署成法後將為美國武力干預台灣問題埋下了諸多伏筆。

  二、在戰略佈局上,大陸“圍臺阻援”能力得到檢驗並形塑了有利態勢。

  針對美國加快武裝台灣、拉攏盟友介入台灣問題、在台海周邊開展聯盟備戰的情況,祖國大陸將維護國家領土主權與打破外部勢力遏制圍堵統籌起來,一體實施。今年以來,解放軍對臺軍事行動保持“四個常態”:軍機常態環台島巡航,常態抵近台島周邊實施聯合戰備警巡,在台島附近海空域常態組織實戰化演練,保持對外艦外機的常態化跟蹤警戒。在佩洛西竄訪台灣後,解放軍以雷霆之勢在台海周邊啟動實彈射擊和聯合軍事行動,環繞台島進行了6個方位的軍事布控,取得了至少8個方面的突破:全面跨過所謂“海峽中線”進行聯合軍事行動;首次在台島以東設置靶場;成功實施多型號常導火力突擊並飛越台島上空;對台海中部預定海域成功實施遠端火力實彈射擊;首次組織航母編隊進行遠海威懾演練;軍事演訓區域前所未有緊貼台灣島;人民解放軍五大軍種——陸、海、空、火箭、戰略支援軍悉數亮相;首次對台灣島形成了全包圍打擊態勢等。

  這場全要素聯合軍事行動清晰地傳遞出祖國大陸針對美臺勾連挑釁逼迫不惜一戰、不惜代價的強烈信號,也充分體現了解放軍精準打擊“台獨”分裂勢力、嚴密封鎖台島、拒止域外干涉勢力的強大軍事能力。此次行動之後,由美國非法劃設的“海峽中線”被徹底抹去,島內“台獨”分裂勢力倚外謀“獨”氣焰受到重挫,民進黨當局“反中保臺”的謊言被戳穿,並在此後的“九合一”選舉中得到驗證。美方“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方打交道的傲慢心理有所收斂,在美中期選舉結果基本落定之後,拜登在巴厘島向中方表示,不支援“台獨”,不支援“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工具遏制中國。

  在開展反制和維權行動的過程中,中方向國際社會詳細闡述中方對台灣海峽享有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發佈《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系統指明佩洛西竄臺的若干事實,就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發表權威談話,獲得了國際社會的不同程度的支援和理解。據不完全統計,針對佩洛西竄臺,有1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有力支援,100多個國家的政府、政黨、高官和多個國際組織公開表態,支援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佔世界人口80%以上的國家同中國站在一起。從推動實現國家統一事業的整體脈絡來看,反制佩洛西竄臺的綜合鬥爭,不僅具有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的政治意義、檢驗對臺軍事鬥爭準備成果的軍事意義,還具有塑造“圍島阻援”態勢、收緊“台獨”空間的戰略意義,標誌著反“獨”促統鬥爭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三、在力量對比上,台海格局向有利於我的方向加速演進。

  祖國大陸儘管面臨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但在中央的精心運籌之下,2022年經濟發展品質穩步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國防和軍隊建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全面深化練兵備戰擴大了對臺軍事優勢。

  今年以來,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未來在西太平洋拒止外部勢力干涉台灣問題的戰略縱深將大大延展。第三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安徽艦”入列成軍,東部戰區從而擁有可搭載2-3個陸戰旅在一個主要戰役方向遂行渡海登島的能力。東部戰區換裝大量先進戰鬥機,無論從數量還是品質上形成了對臺空軍的碾壓式優勢。官媒透露殲-20戰巡東海已成常態,但臺軍方卻毫無知覺。殲-16D電戰機和至少6種無人機在台島周邊開展巡航演練,台灣當局防務部門稱解放軍軍機今年進入臺所謂“空域”至少有1500多架次。中俄兩軍今年5月、12月在日本海、東海、西太平洋海域組織實施2次聯合空軍戰略巡航,我轟炸機和多型導彈實戰能力在實戰化訓練和聯合軍事行動中得到礪練,權威軍事專家指出,解放軍空軍和火箭軍對海岸線以東2000公里乃至更遠的第二島鏈範圍內的目標都具有強大的攻擊能力。臺防務部門今年上半年提交的一份有關兩岸軍力優劣對比的書面報告稱,解放軍在地面打擊、制海、制空、制電磁等各個方面的能力都較優。8月“圍臺”軍演之後,臺軍事實上已退守所謂“24海裏線”。

  當前台海形勢基本格局尚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大陸對臺軍事能力增長已遠遠超越台灣擴軍備戰的進度,促使台海方向的總體力量對比加速向我傾斜。在東南沿海方向,台灣割據武裝已不足以抗衡解放軍的軍事打擊,外部勢力在第一島鏈也毫無軍事優勢和勝算可言。可以説,強大的軍事實力是徹底解決台灣問題的保底手段,也是粉碎“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圖謀、維護兩岸和平統一前景的必要條件。

  當前,世界格局正在深度調整,美國及其部分盟友在台海方向可投入的資源力量越來越難以與我匹敵,干預成本和可能付出的代價正日益抬升,“台獨”分裂勢力“維持現狀”所需要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勢必日趨枯竭。解決台灣問題的時與勢在我一邊,台海安全形勢發生的重大變化預示著:祖國統一事業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發展壯大自己才能“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加強戰略進取,打好反干預、反“台獨”的偉大鬥爭,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日子就會加速到來。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