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特稿:美國空舞“指揮棒” 亞非拉堅持自主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國際新聞      2022-12-26 09:31:38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特稿:美國空舞“指揮棒” 亞非拉堅持自主

新華社記者

10月,美國與沙特上演了唇槍舌劍的不尋常一幕。

起因是,白宮要求傳統盟友沙特推遲石油減産計劃,配合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制裁俄羅斯和美中期選舉。然而,沙特為主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産油國組成的“歐佩克+”機制決定11月起大幅減産,令美國惱怒不已。

今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西方對俄羅斯施加空前嚴厲的制裁,尋求在國際上孤立俄羅斯。不料,廣大亞非拉國家拒絕選邊站隊,不願跟隨或配合西方制裁,而是堅持獨立自主,美國的“指揮棒”在空舞。

中東:拒絕“站隊”

這是一次令美國總統拜登尷尬的通話請求。

3月,《華爾街日報》披露,拜登試圖與沙特王儲、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通電話,力促沙特、阿聯酋增産壓低油價,配合西方制裁俄羅斯。然而,兩位領導人拒絕通話。

“歐佩克+”10月決定大幅減産後,美國聲稱沙特“與俄羅斯站在一起”,威脅“重新評估”兩國關係。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10月25日在利雅得一場年度投資論壇上説,美國一直要求沙特“站隊”,總是問“你們是支援我們還是反對我們”。他反問道,沙特“有沒有和沙特人民站在一起的餘地?”

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等組織和巴林、阿爾及利亞等國發表聲明,支援沙特的立場。

此外,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不顧美國反對,堅持與俄羅斯在能源等領域繼續合作。總體來看,大多數中東國家不願跟隨美國等西方國家加入“反俄陣營”,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

沙特國際問題專家阿卜杜勒·沙巴尼告訴新華社記者,沙特、阿聯酋等國屢次受到美國施壓,但堅持推行獨立的外交和能源政策,一是因為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已發生深刻變化,美國不再一家獨大、在中東戰略收縮等因素促使海灣國家重新考量和定位對美關係,更加以維護本國利益為最優先選項。二是沙特、阿聯酋等國進一步“向東看”,申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金磚機制,為自身謀求更大戰略空間和發展機遇。

印度:反對“雙標”

這是一次擲地有聲的回應。

12月5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到訪新德里,尋求印度支援七國集團和歐盟給俄羅斯石油限價的決定。印度外長蘇傑生説,歐洲國家優先滿足自身能源需求,卻“要求印度不要這樣做,是不對的”。印度將優先考慮自身需求,繼續向俄羅斯購買石油。

美方同樣多次要求印度不要購買俄石油。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辛格3月底威脅,倘若繞過美國對俄制裁,會有“後果”。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回應,印度與俄羅斯早已建立經貿關係,外界不應從政治立場出發看待印俄經貿關係。

印度政府表示,烏克蘭危機及西方制裁加劇通脹壓力,影響印度民眾生活,印度需要廉價石油。據印度媒體報道,俄羅斯石油打折出售,在印度進口原油佔比從過去的大約1%猛增至22%,10月自俄羅斯進口規模創下歷史新高,按每日桶數計算,俄羅斯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石油供應國。

印度辨喜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前外交秘書坎瓦爾·西巴爾説,美國一些人認定,印度在烏克蘭危機中應該選擇西方而非俄羅斯,這是印度成為大國“最後的最好機會”。這種觀點更多地源於自大、而非現實,暴露出西方認為印度的命運實際上掌握在他們手中,意味著印度與西方的關係並不平等。

同處亞太地區,東盟國家也是美國極力拉攏的對象,但在烏克蘭危機上,它們大多不願選邊站隊。廣大東盟國家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並在美歐多次在聯合國發起針對俄羅斯的決議表決中表達自身立場。

非洲:拒絕“強加”

這是一張缺乏新意和誠意的援助清單。

12月中旬,在時隔8年舉行的美非峰會上,拜登承諾今後3年至少對非投資550億美元。媒體分析指出,這些投資承諾絕大多數看上去來自此前已經宣佈的各類項目和預算,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醫療衛生方面。唯一新項目是“非洲數字轉型倡議”,額度僅3.5億美元。

烏克蘭危機升級,加劇非洲的糧食安全問題。而且,由於西方對俄羅斯金融制裁,非洲國家要進口俄羅斯糧食,付款變得更加困難。

峰會期間,非盟輪值主席國、塞內加爾總統薩勒呼籲美國停止對辛巴威的長年制裁。他還批評説,美國國會一些議員發起提案,威脅懲罰與俄羅斯開展貿易的非洲國家,企圖以此阻止所謂俄方借助對非貿易規避美國制裁。美方此舉不公平地把矛頭對準非洲,“這會是國際關係史上第一次有一整個大陸被列為(制裁)目標”。

幾內亞比索國際政治評論員塞科·卡薩馬説,美國完全無視非洲的現實,“它的傳統是將自己的利益強加於非洲人的利益之上”,這種“強加”政策使非洲難以與美國合作。

塞內加爾國際問題專家桑巴·巴爾德指出,西方國家通常只對礦産等非洲的資源感興趣,很少信守對非洲發展援助的承諾。大多數非洲國家更傾向於在烏克蘭問題上保持中立。

日前,南非全球對話研究所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政府對非政策始終服務於自身利益,核心訴求是讓非洲國家在國際安全、國際格局、大國競爭上

拉美:聯合自強

這是一張嚴重“縮水”的合影。

美國政府今年6月在洛杉磯主辦第九屆美洲峰會,墨西哥、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玻利維亞等國領導人抵制。他們不滿美方以“不民主”為由,拒絕邀請古巴、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領導人。阿根廷和貝里斯領導人雖然與會,但在會上當著拜登和美國副總統哈裏斯的面批評美方這一決定。此次會議成為美洲峰會創立以來參會領導人最少的一屆。

墨西哥總統洛佩斯敦促美國:“必須改變幾個世紀來強加他國的政策,改變支配的慾望,改變對他國主權和獨立缺乏尊重的做法。”

烏克蘭危機升級後,拉美主要經濟體拒絕跟隨美國制裁。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伊格納西奧·馬丁內斯説,美國政府拒絕承認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並施加制裁,然而當烏克蘭危機升級導致石油供應緊張后,便開始接觸馬杜羅政府以尋求能源合作,這真諷刺。

今年8月,佩特羅出任哥倫比亞總統,這個美國在拉美的長期盟友首次由左翼執政。同月底,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斷交3年後恢復外交關係。分析人士指出,哥委復交乃人心所向,顯示美國多年來圍堵、孤立和制裁委內瑞拉政策的失敗,同時將進一步加強拉美各國聯合自強、拒絕美國干涉的決心。

馬丁內斯説,拉美左翼力量再度崛起,而美國仍延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對拉美的政策與立場。拉美國家一旦不按美國的所謂“民主”標準和立場行事,就會遭到制裁。拉美國家正不斷發展進步,但華盛頓仍把拉美看成另一個世界,為了自身利益,便可以不顧拉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執筆記者:胡若愚、惠曉霜;參與記者:胡冠、趙旭、王子正、吳昊、朱雨博)

文章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徐亞旻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