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國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2-12-27 09:18:15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6日晚發佈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為何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國家衛健委網站當天公佈的相關解讀問答指出,2020年1月20日,經報國務院批准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當時命名為“新冠肺炎”,主要考慮疫情初期病例大部分有肺炎表現。

答問介紹説,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成為主要流行株以後,致病力減弱,僅有極少數病例有肺炎表現。考慮到肺炎僅反映了病毒感染後較為嚴重的患病狀況,不能概括所有感染者臨床特徵,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更加符合目前的疾病特徵和危害。

此外,當天發佈的公告還指出,經國務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同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旨在高效統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穩妥有序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有力有序有效應對調整後可能出現的風險。

談及文件的制定背景,該方案指出,當前,隨著病毒變異、疫情變化、疫苗接種普及和防控經驗積累,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

從病毒變異情況看,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病毒變異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趨向於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潛伏期,新冠病毒將在自然界長期存在,其致病力較早期明顯下降,所致疾病將逐步演化為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

從疫情形勢看,奧密克戎變異株已成為全球流行優勢毒株,雖然感染人數多,但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佔比超過90%,重症率和病亡率極低。

從中國防控基礎看,中國目前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超過34億劑次,3歲以上人群全程接種率超過90%;國內外特異性抗病毒藥物研發取得進展,中國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方藥;廣大醫療衛生人員積累了豐富的疫情防控和處置經驗,防治能力顯著提升。

上述方案指出,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和中國防控基礎等因素,中國已具備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基本條件。(完)

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