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2022年民進黨當局整軍備戰情況(台島夜話)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2-12-31 21:50:47

台島夜話

  

    作者 楊勝雲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

  2022年,在美國的督導下,民進黨當局擴軍備戰步伐明顯加快。臺軍仍將備戰基點放在利用“海峽天塹”優勢來拒止解放軍“登島插旗”,與此同時,拓展了“重層嚇阻”的領域和手段,宣佈了臺軍兵力結構調整的四大方向。儘管臺軍高層鼓吹“台海開戰有勝算”,但實際上備戰水準不高,作戰體系鬆散,軍心士氣低落,台灣社會對於臺軍戰鬥力的信心持續走低。

  一是全力應對大陸海空懾壓。民進黨當局擔心解放軍海空巡航常態化讓臺軍喪失緩衝空間和反應時間,一旦發動攻擊將會“猝不及防”,為此提出了“守中線、守領海、守主權”三原則,企圖“穩固現狀”。台當局防務部門2021年底下達“處處皆戰場、時時都訓練”指示後,臺軍陸軍即開始以連為單位組建“戰鬥偵巡隊”,每天至少派出15個連,荷槍實彈在全島四個“作戰區”開展“戰備偵巡”;台海軍在海峽的常備偵巡艦艇則由2艘增加為4艘;臺空軍則加快了F-16戰機的升級換代進度,注重運用防空導彈監偵系統應處“共機襲擾”,以減輕戰鬥機執勤負擔。為推進“整體防空”改革,臺防務部門還調整了“作戰區防空作戰中心”(TAAOC)與空軍作戰指揮部的職責分野,前者主責中低空進襲目標的應變工作,高空進襲目標則由“空作部”負責。

  8月初解放軍“圍臺”軍事行動徹底清除了“海峽中線”,臺空軍承認訓練空間受到了壓縮,民進黨當局的軍事壓力明顯增大。八九月間,大陸一些“民用無人機”深入金門軍營上空飛行,相關影像曝光後引發島內輿論強烈反應,蔡英文隨即下令臺軍“適時採強力反制,捍衛領空安全”。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10月11日指出,以前界定“打飛彈、炮彈”為“第一擊”,現在無人航空器等實體(越界)也算。臺防務部門“作戰及計劃參謀次長室”聯戰處處長林文皇10月13日補充,解放軍軍機經過廣播、示警,仍強行進入台灣所謂“領空”(也就是12海裏線),或是外島限制空域時,“將視同危及臺方的第一擊”。

  儘管臺軍方費盡心思應對解放軍的海空迫壓,並宣稱“中共艦機從未進入我領空與領海”,但實際上島內社會對臺軍“以武拒統”能力普遍缺乏信心,民進黨“抗中保臺”的政治操作也越來越沒有市場。

  二是軍事演訓更注重驗證“不對稱作戰”。臺軍在尋求提升“作戰區”指揮調度功能之餘,非常重視從俄烏軍事衝突中吸取“不對稱作戰”的經驗教訓,並驗證相關概念及成果。在“漢光38號”演習“圖上兵推”階段,臺軍重點研討了運用“無人機+反艦導彈”的模式“打癱”解放軍航母戰鬥群的戰法;在實兵演習階段,臺軍對標“俄烏軍事衝突”的場景來構思演習課目,展開了城區巷戰的多種演練,包括部署“標槍”、“毒刺”導彈模擬“全力截擊登岸共軍”。在海空聯合截擊操演中,臺軍演練了“蘇澳港要港防空作戰”、“反水雷封鎖作戰”、“艦隊防空作戰”以及“海空聯合反潛作戰”以及“制空作戰”等課目,並首次展示了“只有實際作戰時才會編列”的台海軍62特遣隊。

  臺軍還將“不對稱作戰”理念用於反“斬首戰”演訓。7月份,臺陸軍首次在台北港、淡水河“反突擊”科目中公開演練“阻絕鏈新戰法”,戰時則計劃在台北港、八里河、關渡大橋等地構建“多重阻絕”。美軍ODA特戰分隊(A類特種作戰分隊)今年夏天則密集與臺陸軍特戰部隊、高空特種勤務中隊實施空中、山地、水域特戰協訓,以增強臺軍戰時開展“遊擊戰”能力。民進黨當局賦予特種部隊以“反斬首”作戰任務,為此調整其負重訓練為全地形和支援重點要塞的訓練,10月份,首度實施了特種兵搭機馳援北台灣的機動訓練,演練多套拼死護衛蔡英文的“逃生劇本”。為確保戰時“元首”安全,臺軍還規劃將部署在金馬和澎湖的“海龍蛙兵”全數調往台島北部,進駐淡水河、基隆河口以及其他要點。

  三是加快生産採購和儲藏武器彈藥。台民意機構今年初通過高達2369余億元新台幣的“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預算案”,量産導彈的廠房和生産線陸續完工,各式防空、反艦與地對地巡航導彈年産量大幅提升,年産能近500枚。台灣海軍現有的“反艦飛彈”部隊也相應新設若干陣地設施。代號為“鳳展項目”的臺空軍第100架F-16A/B戰機年底前完成升級。台灣首艘自産萬噸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艦”服役,佈雷艦中隊正式成軍,新一代“勇鷹”高教機完成測試評估,自産潛艇原型艦在獲得關鍵設備後,預計明年9月舉行命名下水典禮。此外,臺軍今年還頻繁開展“雲峰”中長程導彈、增程版“天弓”防空導彈、增程版“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等武器試射,企圖增強“源頭打擊”和高空攔截能力。

  受俄烏軍事衝突的啟發,臺軍空前重視無人機等無人裝具的研發與應用,邱國正甚至表示,“俄烏戰爭對臺軍的最大啟示,就是無人機攻守一體”。今年以來,部署于花蓮佳山基地的“騰雲二型”大型無人機開展頻繁測試,6月25日,該機實現繞台灣本島跨晝夜飛行,歷時10小時16分鐘,創下台灣無人機航程和滯空時間的公開紀錄。11月,臺防務部門高調展示剛剛成軍的“劍翔”反輻射無人機,宣稱其射程達1000千米,機動性相當高,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裝彈及陣地轉移,攻擊目標包括大陸東南沿海的解放軍雷達、航母等。蔡英文還宣告組建“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帶動民間業者投入軍用無人機的發展。

  在美方的指導下,臺軍今年6次對美軍購,總額達20.08億美元,包括60枚魚叉反艦導彈、100枚響尾蛇空對空導彈以及愛國者防空系統、大型雷達、軍機、艦艇等裝備零附件及相關技術支援,並將此前的帕拉丁自走炮軍購項目置換為11套“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原定明年才會交運的美制AGM-88反輻射導彈提前交付臺軍,將由F-16V戰機挂載。美國還擬升級對臺軍售,對臺出售多達100枚最先進的“愛國者”(PAC-3 MSE)防空導彈及雷達和支援裝備,交易價值約8.82億美元。

  四是大規模擴充常備和後備軍力。為彌補兵力不足的缺口,台當局防務部門年初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全年安排1.5萬名總計24個營又1個連的後備軍人陸續接受新制“教召”。訓練內容包括射擊訓練28小時,戰鬥教練56小時,至少10公里的“戰術行軍”及營級戰備任務訓練等。蔡英文在視導“訓練營”時,趁機宣傳“就地動員,就地作戰”原則以及“預設戰場發生在自己的家鄉”等理念,目的在於效倣烏克蘭籌建台灣版“國土防衛部隊”,戰時可以遂行“打遊擊戰和街巷戰”任務,不料未獲社會輿論的認可,媒體分析蔡英文企圖裹挾平民作為謀“獨”的擋箭牌。12月27日,在“九合一”選舉失利後,蔡英文以中國(大陸)“威脅和平穩定”和對臺“威逼情勢明顯”為藉口,宣佈將把現行4個月義務役訓練制度,恢復為1年期的義務役,從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蔡英文還宣佈臺軍兵力結構調整四大方向,包括:一是以志願役為主的主戰部隊,二是以義務役為主的常備守備部隊,三是民防系統,四是後備系統。此外,臺軍還將導入美軍最新模組化訓練模式,要求新制義務役士兵必須熟悉班內各種武器,包括單兵反裝甲武器、防空或無人機等運作,以及大幅強化實彈射擊等訓練。儘管臺軍義務兵薪資有所提升,但“不知為誰而戰、不知為何而戰”的痼疾不可能得到消解。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