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綻放新活力——第十八屆深圳文博會一線觀察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熱點 > 文化熱點文章      2023-01-03 15:21:52

  新華社深圳12月30日電 題: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綻放新活力——第十八屆深圳文博會一線觀察

  新華社記者孫飛

  持續推動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展現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新成果、國際文化貿易網路進一步拓寬……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正在舉行,科技賦能下傳統文化綻放新活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更加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得到紮實推動。

  在文博會的廣東館主展場,67家廣東頭部文化企業和700多件文化産品亮相。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充分運用電影特效和4K全景聲等視聽技術、從設計到組件生産均來自廣東的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在嶺南文化“雙創”展廳,一批嶺南特色文創産品引人注目。

  “廣東加快推進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煥發出時代光彩,正全力打造文化創意新高地。”廣東館有關負責人説。

  插上“科技翅膀”,一批企業助力文化製造向文化“智造”飛躍。

  大疆無人機用影像全方位記錄自然與人文之美,廣州歐科運用數字技術介入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僅廣東規模以上文化製造企業就達4027家、營業收入8838億元。參加本屆文博會的文化産業龍頭企業佔比達70%以上,首次亮相的文化産品和項目佔全館40%以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文博會“文化中國——新時代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專題展”以高科技手段創新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傳承;文博會上海展區,中共一大紀念館以“科技化、數字化、互動性”方式講述紅色故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出“擴大文化和旅遊消費”。本屆文博會突出“文化+旅遊”“文化+創意”新業態,發揮文博會促進融合的平臺功能,提振旅遊消費信心。

  走進山東展館,巨幅LED螢幕的山東地標風景撲面而來,一座由中華儒學經典著作《儒典》堆成3.6米高的“文化泰山”亮相現場。山東展館工作人員辛玥説,除了營造儒學經典書海外,山東展館還打造了青島啤酒節時尚文化體驗區等。

  本屆文博會不斷加強“面”上拓展、“線”上延伸、“點”上創新,努力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目標。

  《抗戰中的文藝》線上演播、元宇宙概念音樂作品《三星堆·神鳥》、5G智慧劇場……在展覽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文化科技·數字創意館,各種基於5G、VR、AR、人工智慧、8K超高清等新技術、新産品在互動裝置中精彩呈現,為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

  “文化數字化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抓手,也是文化産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和創新發展的全新動能。”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文斌説。

國家版本館展區亮相文博會。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為進一步拓寬國際文化貿易網路,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本屆文博會發揮“線下+雲上”展會優勢,雲上文博會平臺設立國際館,線上展示國內外文化産品、文化産業項目,展現我國文化“走出去”“引進來”以及中外文化共融互通、創新發展的成果,共有30個國家和地區、300家境外文化機構和企業參展。

  同時,文博會還加強對外招商招展渠道的開拓,提升海內外文化機構及企業的參與度,成為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重要文化平臺。截至目前,共有來自法國、德國、巴基斯坦等108個國家和地區的10931名境外採購商註冊線上觀展採購。

  數據顯示,作為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深圳文博會每年匯聚海內外10多萬種文化創意産業展品,4000多個文化産業投融資項目進行展示與交易,為中國文化産業的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