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國多地發佈新冠感染“乙類乙管”實施方案 加大醫療投入保障就醫需求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3-01-05 08:39:32

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 (馬帥莎)1月8日起,中國將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近日,中國多個省份陸續出臺新冠感染“乙類乙管”具體實施方案,加大醫療資源建設投入,增設發熱門診,明確新冠感染醫保報銷政策,保障民眾就醫需求。

1月1日,在上海市長寧區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熱哨點,醫護人員為前來就診的市民進行預檢、掛號。元旦假期期間,基層醫護人員仍奮戰在第一線。上海部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熱哨點開放。市民可就近前往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醫配藥,也緩解了二三級醫院壓力。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殷立勤 攝

1月1日,在上海市長寧區程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熱哨點,醫護人員為前來就診的市民進行預檢、掛號。 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多地制定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實施方案

近日,天津、重慶、福建、貴州等省份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併發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管乙類”實施方案。

福建提出14項30條實施意見,明確提升醫療救治能力、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等細節及有關責任單位。其中要求以社區為單位,摸清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合併基礎疾病、高危孕産婦、血透患者、精神障礙患者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和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作用。

貴州要求有序做好政策措施的調整優化,落實7個“不再”要求,包括不再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行隔離管控,不再查驗健康碼和場所碼,不再對核酸檢測陽性人員健康碼實行“紅碼”管理。

此外,北京地鐵和京港地鐵兩家運營公司所轄線路1月8日後將不再對進站乘客進行體溫測量,同時倡導有發熱等症狀人員或陽性人員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截至1月3日,北京已有10區公佈可為居民提供氧療、氧氣灌裝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名單。

落實基層首診 發熱門診應開盡開

制定實施方案的同時,各地正在同步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和水準。為落實基層首診,貴州省衛健委1月4日稱,2022年12月7日以來,該省設置647家發熱門診、1665家發熱診室和16165個發熱診療點。

據重慶市衛健委3日晚通報,按照“應設盡設、應開盡開”的原則,去年12月以來,重慶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新增開設發熱門診49個,在基層醫療機構新增開設772個發熱診室,截至目前,現累計開設1416個發熱門診(診室),實行24小時開放,滿足發熱患者就診需求。

另一方面,據統計,重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門診以及基層醫療機構發熱診室日接診人數,最高時在去年12月20日,達到4.9萬人左右,目前只有7000多人。重慶市衛健委副主任李畔表示,從重慶的感染情況可以得到一個直觀判斷,重慶的高峰期已經過去。

此外,北京協和醫院1月3日發佈基層版新冠診療方案建議,提出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建議所有患者均需完善評估檢查,進行臨床分型。基層醫生主要處理輕型和普通型患者,以對症支援治療為主;而對於重症患者,建議轉診上級醫院,以抗炎症和抗凝治療為主。

12月30日,在南寧市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五象秋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民眾接種吸入式新冠疫苗。據悉,29日起南寧市多家醫療機構已接受吸入用康希諾腺病毒載體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接種的相關培訓,18周歲以上、滿足加強接種條件並且半年內未感染新冠病毒的民眾均可在相關醫療場所申請接種該疫苗。圖為民眾接種吸入式新冠疫苗。 陳冠言 攝

12月30日,在南寧市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五象秋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民眾接種吸入式新冠疫苗。陳冠言 攝

多省份明確新冠感染醫保報銷政策

新冠感染患者看病吃藥,醫保如何報銷連日來也成為關注焦點。近期,北京、安徽、山東、河南、廣東等多地明確相關報銷政策。

山東將新冠相關症狀網際網路診察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與線下報銷政策一致;雲南將桑菊銀翹散等41個藥品臨時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按甲類藥品管理;河南將14种醫療機構製劑和6種中成藥臨時納入該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支付範圍;安徽統一新冠感染門診救治保障政策,報銷時不設醫保起付線、不設報銷限額,報銷比例統一為70%。

據安徽省醫保局介紹,截至2023年1月3日,安徽新冠感染門診醫保系統即時結算2.38萬人次,涉及醫療總費用369萬元(人民幣,下同),醫保基金支付241萬元,次均報銷費用101元,為民眾在門診接受新冠感染治療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姚思寒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