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 題:玉兔奔九州 年味滿中華——從癸卯春節看中華文化新氣象
新華社記者
回家團圓,讓鄉情鄉味慰藉鄉愁;節日裏的非遺,在賡續傳承中煥發新生;多彩的文化體驗,帶來全新民俗享受……癸卯春節的濃濃年味穿越古今,彰顯中華文化新氣象,勾勒出一幅欣欣向榮的時代新圖景。
回家團圓撫慰濃濃鄉愁
“兔年好運財源廣,新春如意富貴來!”除夕一大早,黑龍江寧安市新立村村民張繼芳邊給家門兩側貼上春聯,邊念叨著上面的美好願望。門的中間,還特意把“福”字倒過來貼。“這樣福就到了!”張繼芳笑著説。
皚皚白雪之中,張繼芳的家被這抹紅色襯得年味滿滿。
因為疫情,在江蘇務工的張繼芳和丈夫已有兩年沒回老家過年。“今年春節我們就想著無論如何也要回家,和家人一起才是過年!”張繼芳説。
歸家有期,團圓不遠。對中國人而言,和家人團圓,或許是過年最典型的含義。這樣的奔赴一年一次,這樣的奔赴千年不變。
“終於又回到了家鄉,就像飛出去很久的小鳥又回到了巢裏,感覺非常溫暖。”經過7個多小時的飛行,從迪拜啟程的張欽偉一下飛機感覺渾身是勁。
2001年大學畢業後,張欽偉從廣東汕頭獨自前往阿聯酋迪拜發展。轉眼20多年過去,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已是阿聯酋廣東商會會長的他已三年沒有回家過年。
置辦年貨、吃年夜飯、祭祖、祈福、走親戚……張欽偉此次回鄉的“日程表”排得滿滿噹噹。“紅桃粿、反沙芋頭、糖蔥薄餅,這些是我們潮汕人過年要吃的傳統小吃,也是我在外想了好久的家鄉味道。”張欽偉説。
年夜飯是中國人一年中最濃情的一餐。無論是熱騰騰的餃子、甜蜜蜜的年糕,還是寓意團團圓圓的炸丸子、年年有餘的紅燒魚,都蘊含著家鄉的味道,年味和親情就這樣年復一年傳遞著。
在遼寧鞍山,市民王聰和家人一邊包餃子一邊嘮家常。王聰説,餃子上桌後,晚輩還要給長輩拜年,收到祝福的父母給孩子壓歲紅包,希望孩子新的一年健康成長。
守歲、拜年、年夜飯……家家戶戶的天倫之樂、歡聲笑語,匯聚起來就是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萬家燈火、國泰民安。
不僅在中華大地上,世界多地舉辦的一場場中國年慶祝活動,讓遠在海外的華夏兒女深情表達著對故土的眷戀、對親人的思念、對鄉愁的慰藉,也讓國際友人近距離感知中國春節的點點滴滴,共同觸摸五千年文明的脈動。
在美國紐約舉辦的中國民俗文化節,數十個民俗攤位和一場持續三個多小時的文藝演出給紐約的華僑華人帶來節日氣氛;在荷蘭海牙,吃餃子、寫“福”字、聽古箏、觀畫作,濃濃的中國年味讓觀眾流連忘返;在智利聖地亞哥,一場盛大的春節慶祝活動為當地民眾奉上了中國武術、太極、舞龍舞獅、歌舞等精彩節目,現場掌聲歡呼聲不斷……
一聲聲“過年好”、一回回拱手禮中,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升騰濃厚的家國情懷。
非遺煥發時代新活力
“春官無品不算官,手搖羽扇報平安,家家門前説一段,句句吉祥慶豐年”……大年初一,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縣城彩旗飄舞,一波波社火隊伍走上街頭,身著戲服的春官在喜慶的鑼鼓聲中為當地百姓送上新春祝福。
春官送福是六盤山區的一項傳統春節民俗文化活動,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街坊舉起手機用視頻記錄下來。
千里之外,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古鎮,一場喜氣洋洋的四川省級非遺客家婚俗表演正在舉行。熱鬧的場面令當地村民和遊客連連拍手叫好。
“希望今天這場融入了客家山歌的婚俗表演,在為十里八鄉的龍泉客家人團聚添喜的同時,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喜愛並記住這一傳統習俗。”客家婚俗傳承人趙文義説。
春節裏的非遺,是新年的“老味道”,喚起人們的集體記憶與民族認同。
“飯熟咯!打糍粑嘞!”
在湖南會同縣高椅鄉高椅村,村民粟婷把蒸熟的烏米飯倒進石臼,賣力地舂了起來。生動的場景吸引了不少遊客加入,一同體驗這一當地節日民俗。
“我們小時候,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打糍粑。今年過年,我特意帶著孩子一起來感受這種熱鬧的氛圍。”遊客林娟説。
吃烏米糍粑,聽古老儺戲。每逢春節,村民們還會聚在祠堂裏觀看儺戲表演,以此慶祝過去一年的收穫,祝願來年風調雨順。
“高椅儺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隨著社會的發展,儺戲表演也成為旅遊項目,用屬於古村的獨特方式為遊客送上新春祝福。”高椅鄉黨委書記胡長春説,我們將守護好這一文化遺産,賡續傳統文化,振興美麗鄉村。
放眼神州,一項項精彩絕妙的非遺項目助力節日裏的鄉村活力迸發。
河北省涉縣張家莊一街村,製作跑馬花燈的工人們延續百年傳統技藝,忙著趕制節日期間的訂單;浙江省仙居縣金竹溪村,400多村民舞起一條360多米長的板凳龍,一派壯觀喜慶;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思平村,民間剪紙藝人們用一張張福兔窗花,把祝福通過網路“送”到千家萬戶……
山川不老,薪火相傳。承載民族文化基因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伴著濃濃年味煥發時代新活力。
演皮影、做草編、揉花饃……春節期間,在西安市昆明池·七夕公園舉辦的非遺集市和非遺展演活動上,豐富的非遺技藝吸引了遊客駐足觀看、動手體驗。
“今年是兔年,這些小泥兔非常受歡迎。”泥塑非遺傳承人李俊平的展位前站了不少遊客,“通過對傳統泥塑的形象和造型比例進行調整,再結合現代流行元素,這些泥塑兔變得更加可愛。”
令李俊平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擁抱傳統文化,加入非遺傳承隊伍,帶來創新思維,讓傳統技藝更年輕、更有活力。
文化體驗成為新年俗
正月初一,中國國家博物館迎來絡繹不絕的觀眾。“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上的圓明園海晏堂兔首,引人駐足觀看。
博物館裏過大年已成為許多人的新年俗。在位於山東曲阜的孔子博物館,穿著漢服樣式蓬蓬裙的徐恩多認真製作著牡丹蝶襖粘貼挂件。她要把挂件用作過年裝飾。
“春節期間,我們依託館藏年俗相關文物舉辦豐富多彩的展覽和體驗活動,就是想讓觀眾到孔子博物館過個熱熱鬧鬧的佳節。”孔子博物館副館長楊金泉説。
遼寧省博物館“玉兔迎春——生肖系列文化展”、河南博物院“十二生肖拜大年——癸卯新春生肖文化”主題特展……國家文物局數據顯示,已有19個省份900余家博物館策劃推出博物館過大年相關展覽和活動2200余個。
新年俗、新年景、新年味,享受春節的方式越來越豐富。
在海南三亞,沙灘椰林迎來又一波旅遊過年的遊客。據統計,1月8日以來,三亞各灣區酒店入住率穩定在90%左右。春節前一週,三亞主要景區日均接待客流8.24萬人次,同比提升46%。
三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局長陳震旻介紹,春節期間,三亞市組織開展新春集市、國潮燃派對、音樂集市、海旅免稅“賀新春、鬧元宵”促銷活動等,給新春旅遊注入活力。
除了三亞,成都、廣州、重慶、昆明、哈爾濱等地也迎來大量遊客。攜程發佈的一份市場預測報告顯示,春節期間旅遊産品的預訂量同比去年上漲45%,每人平均旅遊花費同比提升53%。
新春佳節,有人選擇動身前往遠方,有人以書香溫潤心田。
在北京,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等將除夕夜營業時間延長至大年初一淩晨一點。大年初二,中關村圖書大廈內開展“新春宮燈DIY”主題活動。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張愛軍介紹,春節期間,全市將有超過160家實體書店開門營業,推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系列主題閱讀、非遺體驗、民俗文化、直播節目等特色主題文化活動,為市民朋友奉上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一方銀幕,也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陪伴。大年初一這天,上海的“90後”影迷連城足足跑了家附近的3家大型影城,看了多部新片。他開心地説:“選擇太豐富,無論全家出動,還是個人休閒,都能在電影院找到適合的視聽享受。”
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滿江紅》《無名》《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交換人生》《深海》等多部影片上映。上海、江蘇、福建等地也紛紛推出惠民活動,鼓勵市民觀影過年。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大年初一春節檔首日,我國電影市場總票房超13.4億元。業內人士預計,春節期間電影票房有望創造佳績。
吉兔呈祥,癸卯金安。新春佳節,傳統在賡續,鄉愁有寄託,精神更富足……神州大地年味濃郁,滿目生機,一幅自信昂揚的嶄新圖景徐徐展開。(新華網)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