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六歲男童郊野遊玩發現疑似明代石獅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考古發現      2023-01-27 14:45:40

  偏僻山坡上躺著一尊灰頭土臉的石獅,竟很可能出自明朝。近日,北京市民楊雲峰帶小孫子遊玩時,發現一尊飽經滄桑的石獅被遺棄在長辛店西山坡。當地社區工作者得知消息後,立刻將石獅移至社區保管並展示。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認為,這尊石獅出自明代的可能性較大,社區的保護工作值得肯定,為石獅的展示利用奠定了基礎。

  長辛店民俗老物件陳列展館自2011年3月成立至今,在原社區書記尹喜軍運作之下,已徵集到各類民俗老物件3000多件。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合成公社區看到,展館迎來了一尊氣勢威武、栩栩如生的石獅。石獅和底座為一體雕刻,獅子蹲坐在須彌座上,通高88釐米,其中獅子高58釐米,底座高30釐米。石獅左側前後肢及部分底座缺損,好在獅頭完整,雙目圓睜、鼻頭肥大、獅口開張、鬍鬚修長,頭頂的發卷幾乎被磨平,但後腦的發卷層次分明。石獅胸前挂鑾鈴,後背微微弓起,右前爪下踩著的小獅歷經歲月打磨形態漫漶。

  這尊石獅如何來到合成公社區?據北青報記者了解,近日,家住長辛店附近的楊雲峰先生,帶著6歲半的小孫子在長辛店西山坡遊玩。孩子好奇心強,發現了躺在野地裏的石獅。楊雲峰判斷,這尊石獅很可能是件文物,於是將這一資訊告知尹喜軍。為保護石獅,尹喜軍準備了一輛三輪摩托車和防磕碰用的被褥,在長辛店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將石獅運至合成公社區保管。“由於石獅自重較大,從清理到搬運耗時長達6個小時。”尹喜軍説。

  得知有新發現的古獅,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秘書長梁欣立立刻找到合成公社區。梁欣立探訪過北京現存絕大多數古獅,並著有《北京古獅》《北京中軸線文化遊典——古獅》等圖書。

  據梁欣立介紹,中國原本沒有獅子這種猛獸,但隨著人類的往來交流,獅子被當作“貢品”入獻來到中國,傳説獅子最早傳入中國是在西漢時期。公眾現在看到的古獅,是古人以真獅為原形,通過匠人的創造反映出來的藝術形象。北京的古獅多用石、鐵、銅雕造而成,分佈在皇宮、府衙、廟宇、園林、陵墓等處,是珍貴的文物遺産。

  就長辛店西山坡的石獅,梁欣立指出,明清時期遺存的古獅往往成對擺放于門前。以獅子蹲坐的方向來看,多為左獅右前爪踩繡球、右獅左前爪踩小獅子,而長辛店西山坡的石獅卻一反常態——為右前爪踩小獅,這與一些元代古獅相似,但其造型、裝飾風格更具明清古獅的特徵。相比皇宮內外一些高大威猛的古獅,長辛店西山坡發現的石獅體量較小,因此規制不會很高。其須彌座上鋪錦的四個墜角有銅錢紋,寓意前程似錦,不排除其出自富商宅院門前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時期的長辛店,是進出京的重要通道之一,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繁榮。

  文並攝/本報記者 崔毅飛


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崔毅飛  |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