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灣各地慶元宵:聚福祛疫祈願吉祥平安

華夏經緯網 > 台灣 > 社會萬象      2023-02-06 09:53:32

(新春見聞)台灣各地慶元宵:聚福祛疫祈願吉祥平安

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 (楊程晨 朱賀)2月5日是元宵佳節,台灣各地鬧元宵,百般種類、樣式多元,好不熱鬧。

超過30年曆史的台灣燈會暌違23年再度在台北舉辦,今年的展場擴至城市各角落,四大展區及12個行政區域共有超過300件燈飾作品展出。在孫中山紀念館的中央展區,22米高的科技玉兔主燈“玉兔壯彩”搭配樂曲和動態影像展現傳統節日的活力。當晚7時,孫中山紀念館這座台北地標在光影映襯下與城市夜景融為一體。

上海花燈與台北的聯動是燈會的亮點之一,在東區商圈設置的“儂好上海”展區,不少台灣民眾並不陌生。此前舉辦的多屆燈會中,主辦方都規劃了友好交流燈區,上海已連續多年參展。

上元節賞花燈是中華傳統民俗。台灣民俗學者謝宗榮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介紹,他兒時,燈會一般多為居民所在地的宮廟舉辦。在閩南話中,“燈”與“丁”發音相近,過去人們重男輕女思想影響下,元宵“生燈”象徵家庭祈求新年添“男丁”。在新北平溪舉辦的天燈節更是有此寓意。時至今日,燃燈則更多是寄託人們對新年的祝福。

近年來,除了台灣燈會作為規模最大的“主場”外,各縣市也舉辦燈會,讓當地民眾能在家門口感受燈會氣氛。今年,屏東燈節展出40組巨型燈飾;台南月津港燈節用裝置藝術把所在的鹽水地區打造成“夜間美術館”。

提到台南鹽水,蜂炮是當地較具特色的元宵民俗,本月4日、5日如約而至,而且是過去三年來這一活動首度開放民眾參與。傍晚,活動現場涌入上萬名遊客,繞境隊伍晚上7時出發,鞭炮聲中火光四射。

據傳鹽水蜂炮始自清代光緒年間,百姓祈求關聖帝君在元宵夜“出巡”繞境、驅除瘟疫,後來演變成集中施放蜂炮。蜂炮場面熱鬧,但也具危險性,有關方面每年都會提醒遊客做好防護措施。

台東元宵節慶觀光活動4日開跑,最受關注的“炮炸寒單爺”在海濱公園登場,5日有20余場“炮炸”活動進行。這也是台東時隔兩年再次舉辦這項活動。不同於台南鹽水蜂炮的全副武裝,台東“炸寒單”的扮演者只是頭戴保護盔具,下半身僅著一條短褲,更具挑戰。

相傳台東地區早年常出現傳染疾病,民眾在元宵節迎接“寒單爺”(也稱“邯鄲爺”)原是希望鞭炮的煙塵驅散疫病。這一民俗活動也延續了下來。

客家人聚居的台灣中部縣市苗栗也有與炮陣有關的元宵節民俗活動。4日晚,九尾神龍登場表演、接受炮陣炸射,舞龍隊在炮火硝煙中穿梭,有如騰雲駕霧,吸引大批民眾觀賞。這源自苗栗特有的客家“火旁龍”民俗文化。

謝宗榮介紹,台灣元宵節的民俗活動最早由大陸沿海地區遷徙赴臺的先民所帶來,後來也結合了台灣各地的特色。謝宗榮的老家在台灣中部的南投縣,平日在台北市生活,今年假期往返兩地,他明顯感受到過去每逢春節老家比城市熱鬧的熟悉氛圍又回來了。“在南投,即使除夕夜過了12點,還是能聽到鞭炮聲,宮廟裏也會聚集人潮。”

湯圓是台灣民眾在元宵節必不可少的主食。潔白的湯圓,內餡的種類愈來愈豐富,其象徵圓滿、吉利、團圓的寓意從未改變。此外,源自閩南的紅龜粿或元宵乞龜也在台灣一些縣市流行,人們將由大米製成的糕點做成龜的形狀,觸摸各個部位祈求吉祥如意。

台灣各地的元宵民俗活動,多與人們在一年之始祈求聚福祛疫、吉祥平安的美好願望相關聯。過完元宵節,人們認為才算真正過完年。(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