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紀念星雲大師 | 星雲大師和平的兩岸關係思維及其啟示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3-02-07 11:03:41

301907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星雲大師已于5日圓寂,享耆壽97歲,哲人已去、典範在夙昔。全球華人社會及兩岸對大師的離世同表哀悼與不捨,追憶大師祥音慈容,感念大師慈悲功德,兩岸信眾祈願大師能乘願再來,祈願兩岸和平安定。星雲大師致力於推動兩岸社會文化宗教交流,倡議兩岸和平,曾在“為海峽兩岸和平祈願文”中傳揚:“請求佛陀庇祐我們海峽兩岸,要如兄及如弟,彼此一家。”此回應兩岸民眾同文同種同源,“兩岸一家親”、“心靈相契”、“同體共生”,民族命運共同體血濃水情感及意識,兩岸不應兵戎相見。

祖籍大陸江蘇省的星雲大師,多次公開強調自己是中國人,力挺“九二共識”。大師兩岸發展思維不執著兩端,避免陷入極端對立分歧,必須以國家及民眾利益為重。星雲大師在祝禱祈求中心繫:“祈求海峽兩岸的兄弟姐妹,沒有衝突,祗有和諧;沒有分裂,祗有友好;沒有糾紛,祗有共存;沒有傷害,祗有成就。”其及詩中所言:“俯瞰家國情義在,星雲兩岸祈和平”,這是回歸中華傳統文化王道和諧精神及中庸“執兩用中”的不走極端理念。

建構“和平、和諧、和好”兩岸民族共同體。大師曾言“僅單純的提出希望未來和平的聲音,期盼中華民族和平、和諧、和好”,兩岸“同文同種”要能可以“同體共生”。倡議兩岸民眾“心靈契合”,“凡事以中華文化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朝向“兩岸的思想要一致,應該全民要團結一心,只有一個國家”。顯見,大師強調民族共同體的溝通、協調及團結、凝聚及認同。

大師的兩岸關係思維,強調和諧和平和好關係建構,強調既不能完全親美或親日,也不應存有僵化本位主義。換言之,就吾人智慧有限所能理解是兩岸發展不應走向極端“抗中保臺”路線或者“聯美日以抗中”戰略;既不能極端“抗中”、“遠中”及“拒中”,也不能過度“親美”、“親日”;或者倡議極端“台灣主體意識”,甚至“台獨”意識,這將致兩岸關係互動陷入惡性迴圈。

倡議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兩岸進行全方位展開對話。大師曾言:“兩岸既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這是不能改變同為一個中國的事實。彼此兄弟之間還有什麼利害的關係,不能解決呢?”同時倡議:兩岸需要從很多的管道來談判。例如:教育家,談教育會議;企業家,召開企業家會議;交通的談交通,文化的談文化,經濟的談經濟,政治的談政治,分開讓各行各業的專家們來會談,談判的結果再交由當局高層來決議。

大師直言兩岸問題終究需要透過談判會議才能解決。顯然,大師認同在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下,進行兩岸多渠道多領域廣泛性協商,以“對話”替代“對抗”,始能創造雙贏共創和平繁榮兩岸關係。

最後,兩岸對話及談判應體現同文同種同源一體感。大師論及“過去台灣富、大陸窮,但現在大陸強大、台灣弱小,兩岸要談判,就不能用貧富、強弱做標準;大家是一個民族、一個血統、一個歷史、一個文化、一個傳承,如習近平先生説“兩岸一家親”,要像兄弟般懇切真心的來談判,方見效果。”

兩岸同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開創者,應深刻認識到要具有“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王道文化精神。星雲大師對於兩岸對話及協商有其特殊觀點,直言“談判的條件,要讓自己吃一點虧,這樣的談判就容易成功;想要別人吃虧,讓自己討便宜,這種談判就難成功了。”這與大陸對臺政策提出惠台31條、26條及農林22條等政策優惠措施,及給予在陸台灣民眾生活、學習、就業及創業的“同等待遇”,具有相似精神理念內涵。(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