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軍,安徽省合肥市人。現為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社科院國際所研究員、南京市政府涉台諮詢專家。曾長期受聘為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省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 |
楊澤軍(資料圖)
近期,民進黨執政當局在兩岸關係方面不斷放話。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2023年新年致辭中呼籲兩岸和平對話,共同促進區域和平穩定發展,讓兩岸民眾得到幸福與安全;緊接著在“2023大陸台商春節活動”中再度表示臺方溝通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願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和大陸展開對話,一起尋求雙方可接受,且促進區域和平穩定的可行之道”。台灣地區副領導人、民進黨新任主席賴清德也掩藏起自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形象,提出所謂“和平保臺”口號。臺大陸事務部門負責人邱太三在參加“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有條件復航典禮致辭時表示,希望在金馬民眾春節交通專案推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台灣人民對恢復兩岸交流的信心,也逐步增加兩岸相關部門的互信。行穩致遠,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恢復兩岸人民之間的健康有序交流,也期待兩岸雙方都能展現善意、誠意,為良性互動打造基礎。這些重量級人物的頻頻表態,一時間予外界台當局有意改善兩岸關係的印象,甚至有人大膽預測2023年可能會上演“習蔡會”。那麼,民進黨當局真的會調整大陸政策推動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從各方面的情況看,民進黨方面只是策略性喊話,且是老調重彈,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改變。而美國也不會放任其改善與大陸間的關係,讓自己失去這枚遏制中國大陸的重要棋子。
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關係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先後簽訂包括ECFA在內等多項協議,實現“三通”,兩岸經貿合作更是有力帶動了雙方關係各領域全面開放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然而,自2016年島內第三次政黨輪替、蔡英文上臺、民進黨再次執政,台灣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接受“兩岸一中”的核心內涵,利用掌握的行政權力及立法機構的優勢,大肆“去中國化”,在教育、文化領域動作頻頻,竭力設法割斷兩岸的文化與歷史連結,加快“漸進式台獨”步伐,兩岸關係遭到重創,政治基礎不復存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關係形成的60年來“最佳時期”蕩然無存。現今,台灣當局頻頻放話,然而在“九二共識”、在兩岸一中的核心問題上卻依然如故,態度沒有任何改變和鬆動,卻在那兒侈談什麼改善、發展兩岸關係,無異於是天方夜譚,既缺乏真心,也缺乏誠意,其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以混淆視聽、欺騙民意,尤其是民進黨在2022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慘敗,民眾對其處理兩岸關係、穩定台海和平穩定的能力嚴重懷疑,使得民進黨方面極為擔心會波及其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情,危及自身執政地位。故而,不斷放話,表達所謂善意。其實只不過是繼續施展騙術,借此轉移焦點,迷惑民眾,為著2024年選舉維持執政地位騙取選票罷了。
再看看台灣當局近年的所作所為,不僅未採取什麼積極有益舉措,相反還一個勁地添堵增困,進一步惡化了兩岸關係。繼續強調所謂“四個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接受“兩岸一中”的核心內涵,肆無忌憚大肆“去中國化”,突出所謂台灣“主權”,“台獨”的本質沒有任何改變。不斷掀起“反中”浪潮,惡意切割兩岸文化教育聯繫,變本加厲地推出新歷史課綱,刪去歷史教育最重要的時序和脈絡,“去中國化”配上“去歷史化”,使學生喪失歷史觀,搞不清年代順序,不了解大陸,也不能真正了解台灣,搞不清台灣與大陸間的綿密聯繫,扼殺青年一代的國族基因和中華認同。島內歌手演唱與大陸相關的歌曲也被臺大陸事務部門批是“統戰歌曲”,詞作者和演唱者遭冷嘲熱諷,説成是“新年開舔”。台北故宮博物館部分文物損毀,深綠院長知情不報不當回事;台北故宮博物院修復方案原本中式建築風格也被玻璃建築取代。種種動作,被島內人士質疑是要讓台北故宮與中國大陸“劃清界限”,甚至跟整個中國文化“劃清界限”,進而否定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事實。阻擋兩岸間的城市、政黨、民間社團等交流,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臺大陸事務部門指責大陸借由冬奧會進行統戰宣傳工作,洪更是遭人身攻擊,被批“內奸”。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春節後赴大陸訪問,民進黨借此大做文章,涂紅抹黑。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大會在廈門舉辦,積極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台當局則跳出來唱反調,不失時機販賣“兩國論”,對論壇説三道四,橫加指責。即便在兩岸經貿關係上,也緊跟美國步伐,動作頻頻,為與大陸“脫鉤”做準備、創造條件。民進黨借立法機構優勢,強行通過“國家安全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增訂針對大陸的“經濟間諜罪”、“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之域外使用罪”等,違者最高處以10至12年重刑並處以重金罰款。可説是挖空心思設法阻撓兩岸關係的發展。凡此種種,沒有一點點改善、發展兩岸關係的意思。
此外,以美國現今的對華戰略,遏制、打壓中國大陸不遺餘力,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科技等全方位下手,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而台灣則是其“遏華”戰略的得力工具,美還指望著好好利用這枚棋子為其衝鋒陷陣,發揮重要作用,又豈能在當今這種重要的歷史關頭,允許台灣當局調整大陸政策,緩和台海局勢,發展兩岸關係。端看美在利用烏克蘭“遏俄”上,就能充分證實這一點,甚至美在“遏華”上對台灣的利用,力道要遠遠大於在“遏俄”上對烏克蘭的利用。而台灣當局也是一面倒地“依美抗陸”,心甘情願地充當美遏制大陸的急先鋒,配合美方政策,積極尋求加入美“印太戰略”,謀求成為美準盟友,為配合美對華科技戰,甚至將“護臺神山”臺積電拱手相送,毫無保留地允許臺積電在美亞利桑那州設3奈米晶圓廠,討好美國。就此角度,台當局也斷不會真心要與大陸改善關係。( 作者 楊澤軍 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臺研中心研究員、南京市涉台諮詢專家組成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