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風來2023】大陸首次以“法律規範”形式明確台灣省地圖,其中深意要細細解讀

【兩岸風來2023】大陸首次以“法律規範”形式明確台灣省地圖,其中深意要細細解讀
14日,大陸自然資源部公佈了2月6日通過的《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規範》,明確規定台灣省的地圖規範標識。自然資源部這一動作,立時引發兩岸網友關注,被推上熱搜。敏感的網友紛紛表示,可以從中嗅到“兩岸統一”步伐越走越近的氣息~。確實,此次的地圖“上新”,其中深意值得細細解讀。

首次以“法律規範”形式明確

  為加強地圖管理,規範公開地圖內容表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自然資源部首次以“法律規範”的形式,明確相關規範化標準,更特別強調了地圖涉台方面的內容規範。《規範》的此番發佈,有利於促進地理資訊産業健康發展,也有利於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眾

  應該説,國家有關部門的這一動作是非常必要的。國家版圖,是一個國家行使主權和管轄權的疆域,是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象徵。而地圖,則是國家版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反映國家的主權範圍,具有嚴肅的政治性、嚴密的科學性和嚴格的法定性。涉及地圖繪製內容,一處都不容錯、一樣都不能缺!地圖繪製錯誤、或大量進行錯誤地圖的印刷、出售等行為,都將涉及違法犯罪,理應從嚴從重處理。

  自然資源部這一動作,立時引發兩岸網友關注,被推上熱搜。敏感的網友紛紛表示,可以從中嗅到“兩岸統一”步伐越走越近的氣息~,更有人從“規範有效期5年”字樣裏讀出了統一時間表~,更多的網友則拍手稱快。

民眾輿論“監督關照”的重點

  地圖上關於台灣的標誌,一直是比較敏感的。國台辦、國新辦、網信辦等國家有關部門也曾多次發文,規範各類新聞單位、媒體的使用。特別是近年來,兩岸關係緊張,任何涉台問題都容易引發公眾關注,涉台“問題地圖”也成為大陸民眾輿論“監督關照”的重點。此前影視劇中錯誤使用“問題地圖”的現象,都曾數次引發大量關注。

中國地圖上的台灣省。來源:截取自標準地圖服務系統網站

  台灣地區作為中國固有領土,毫無疑問是中國地圖上,必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很長一段時期裏,出於維護兩岸和平局面、兩岸同胞和諧氛圍等方面的考慮,大陸的相關要求,並沒有以法律規範的形式公開宣示。這在兩岸交流過程中留下了一個“模糊空間”,無意助長了島內民眾的錯覺認知,使民眾更容易為“台獨”分子利用引導。

  隨著兩岸情勢的逆轉,顯然,適時打破“模糊空間”,已經刻不容緩!

地圖上“熱搜”,不是第一次

  因而有評論指出,大陸新地圖規範的出臺,標誌著兩岸統一進程“正在逐步有序推進”。事實確實如此,而且遠不只在地圖上做文章這一項。

  大陸去年8月發佈的台灣問題新白皮書中,明確提出推進反“台獨”和兩岸協商進程,“錨定”了台灣特別行政區的建設遠景。相信在未來大陸方面將出臺更多的規範措施,在政治經濟乃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逐步正本清源,為兩岸“一中”準則張目。從而,對兩岸關係和台灣地位,在兩岸民間輿論和意識秩序層面上,進行深度地“打碼重建”!

  其實地圖上熱搜,已經不是第一次。記得去年8月,大陸某地圖軟體也對“台灣省”地圖進行了“精確到街道紅綠燈”的更新,#地圖可顯示台灣每個街道#等話題,也屢次爆上熱搜,顯現出大陸對台灣省情路況、公共設施的全面掌握,以及我國衛星偵查水準的高精準度。

  兩次地圖層面的“內容上新”,上一次恰逢佩洛西竄訪台灣,輿論震蕩之際;而這一次則是傳言麥卡錫“有意上島”,兩岸民眾反對之聲日盛。是巧合麼?不,這種柔性宣示的力量,並不亞於軍機利炮,既清晰標記了兩岸統一進程的有序推進,也顯露出大陸“布棋”的活絡與風範!其中深意值得細細解讀。【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

相關連結:《規範》中的涉台規範摘要速讀

  規範指出,中國全圖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是準確反映中國領土範圍。

  二是中國全圖除了表示大陸、海南島、台灣島外,還應當表示南海諸島、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等重要島嶼;南海諸島以附圖形式錶示時,中國地圖主圖的南邊應當繪出海南島的最南端。

  三是地圖上表示的內容不得影響中國領土的完整表達,不得壓蓋重要島嶼等涉及國家主權的重要內容。

  針對台灣省地圖表示規定,規範指出,台灣省在地圖上應當按省級行政單位表示。台北市作為省級行政中心表示(圖例中注省級行政中心)。台灣省的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按照地級行政中心表示。同時,規範還明確,台灣省地圖的圖幅範圍,應當繪出釣魚島和赤尾嶼(以“台灣島”命名的地圖除外)。釣魚島和赤尾嶼既可以包括在台灣省全圖中,也可以用台灣本島與釣魚島、赤尾嶼的地理關係作附圖反映等。

  該規範還對南海諸島地圖表示、特別行政區地圖表示、世界各國(地區)邊界表示規範等作出規定。該規範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