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聯合盟友加快打造“亞太版北約”

美軍聯合盟友加快打造“亞太版北約”
當前,美國正通過“五眼聯盟”、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印太經濟框架”等加大對中國的施壓,並推動將北約引入亞太。亞洲國家如果配合美國的相關舉動,同北約在地區形成新的安保聯盟,將導致地區格局向“新冷戰”方向演變,安全風險將明顯增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近日指出,美國是最大的戰爭製造者。美國建國240多年曆史中,只有16年沒有打仗。二戰結束以來世界上發生的武裝衝突中,由美國發起的佔到約80%。美國也是侵犯別國主權、干涉別國內政最多的國家。

     據報道,二戰結束以來,美國試圖推翻50多個外國政府,粗暴干涉至少30個國家的選舉,試圖暗殺50余位外國領導人。美國還是挑動陣營對立對抗的最大源頭。美國領導下的北約對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的戰爭導致超過90萬人死亡,3700萬人淪為難民,嚴重衝擊歐亞大陸穩定。美國的霸權政策和好戰傾向延續一天,世界就將一天不得安寧。

  當前,亞太地區和平穩定面臨新形勢。美國組建“四邊機制”“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對亞太安全穩定的衝擊令人警惕。為了有效應對各類安全挑戰,亞太國家必須堅持開放包容,堅持多邊主義,通過對話合作來化解分歧,而不應追求自身絕對安全,不應擴張具有排他性的軍事安全同盟。

  在中國看來,美國及其盟友標榜維護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實質上只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中國始終反對在亞太地區打造各類小圈子,強調各方應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在處理同周邊國家關係時,中國堅持親誠惠容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主動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美英澳聯合演練高端空戰

  近期,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三國空軍在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內利斯空軍基地,進行了為期近3周的軍事演習。據稱,此次演習目標是解決三國空軍在跨太平洋地區遠距離作戰需要應對的問題,旨在提升三國空軍戰備水準和協同作戰能力。在國際局勢緊張的背景下,三國進行的大型聯合演習將對地區安全穩定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此次演習是美國2023年舉行的第一場“紅旗”軍演,有以下3個特點:一是演習規模較大。此次演習持續時間長,參演人員和裝備數量多,演習範圍廣。美、英、澳三國共派出超過3000名軍人和100余架各型飛機,演習空域超過3.1萬平方千米。

     二是參演裝備齊全。美國空軍派出F-22、F-35、F-16戰鬥機、B-52轟炸機和C-130運輸機。英國空軍派遣“颱風”戰鬥機和KC-2加油機。澳大利亞派出EA-18G電子戰飛機。這些參演戰機均是三國空軍當前的主戰裝備,構成一條較完整的空戰鏈。

     三是模擬水準較高。此次演習選擇在內利斯空軍基地。該基地駐紮有美國兩個“入侵者”假想敵模擬中隊。兩個中隊裝備的戰機均採用對手的戰機涂裝,並運用對手的空戰戰法,具備較高的模擬水準。

  外媒分析,雖然“紅旗”軍演是美國空軍演習的例行項目,但美國此番擴大演習規模和影響,是為進一步佈局亞太,維持太平洋周邊地區空中優勢和影響力。一方面,美國密集&&或參與多項空中演習增強地區威懾。除剛結束的“紅旗”軍演,美國近期還在亞太地區主導了美韓2023年度首次聯合空中軍演、美韓第五代戰機聯合軍演,試圖通過高頻次演習達成威懾效果。

     另一方面,美國計劃通過演習進一步強化“奧庫斯”聯盟。此次演習是美國拉攏英、澳兩國增強空中協同作戰能力的具體舉措。分析人士表示,頻繁軍演既是對地區安全秩序的嚴重破壞,也加劇了地區軍備競賽,在此基礎上的三方合作更有可能造成不可控的核擴散危機,使地區安全形勢變得更加複雜。

美日韓並非“鐵板一塊”

  美日韓三國副外長上個月在華盛頓舉行會談。打著討論半島問題的旗號,美國副國務卿舍曼會談後卻聲稱希望在“應對中國挑戰”等方面加強美日韓安全合作。這也成為美國近來加大對日韓戰略拉力的最新一例。

     美國竭力促成美日韓三邊軍事合作,意欲打造美日韓“鐵三角”,目的是使之發揮遏壓中朝俄的前沿陣地作用。在國內政治保守化和外部形勢動蕩的背景下,日韓兩國在意識形態、軍事安全、産業科技等領域也出現向美靠攏趨勢,美日韓三邊同盟的話題持續引發關注。

  作為美國在東亞的兩大盟友,日韓境內有規模龐大的美國海外駐軍,美日、美韓同盟構成美國全球同盟體系的東亞基石。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美國為遂行對華戰略遏壓,看重日韓的地緣戰略價值,注重通過高層交往強化對日韓的政治誘拉,並迎合日韓大國心態,在國際事務中盡顯挺日捧韓姿態,推動美日、美韓同盟外延從東北亞向“印太”乃至全球拓展。日韓則視此為提升國際地位的“良機”,加大對美戰略依附,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安全、經濟、科技同盟。

c8177f3e6709c93df8e55112a9976ed6d0005470

  作為美日韓三邊關係中的短板,南韓過去一向對美日韓三邊結盟態度消極,尹錫悅政府的對外政策轉向成為此輪三邊關係拉近的一個主要動因,推動南韓對外戰略摒棄文在寅時期的“美中平衡”路線,親美保守底色更加鮮明。美日韓政要頻繁進行穿梭外交,以應對半島問題為由舉行三邊磋商,美國積極撮合日韓改善關係,美日韓深化三邊合作的政治氣氛正在醞釀。

  在軍事安全領域,美日韓合作內容將由虛向實,從針對朝方的常規性聯合軍演,逐步向反導演習、反潛聯演、登陸作戰等實戰型演練拓展,並建立完善三方情報共用和聯合指揮作戰體系,美方或將賦予日韓更大軍事行動自主權。

  但在中短期內,受制于日韓矛盾及利益分歧等因素,美日韓三邊合作尚難以發展成為三邊同盟。美日韓三方的利益契合點在於維護美西方霸權下的既得利益,但就具體合作動機而言,三方利益訴求並不一致。未來美日韓要打造三邊同盟,至少面臨三重制約因素。

  首先,日韓矛盾積重難返,將長期制約三邊合作水準。南韓對被日殖民歷史心結難解,日韓圍繞強徵勞工案、“慰安婦”問題、島嶼主權等問題的矛盾複雜尖銳,仍會長期影響日韓關係的改善發展。南韓多數民意並不認同韓日結盟,對日本軍事大國化心存芥蒂,尤其擔心日本借“朝鮮有事”在軍事上染指半島。去年底日本出臺的“安保三文件”中明確寫入將發展主動攻擊敵方導彈基地的“反擊能力”,引發韓方強烈不滿,認為日方以朝鮮半島為對象行使“反擊能力”會損害南韓領土主權,使朝鮮半島面臨戰爭威脅。

  其次,日韓安全訴求不同,美對日韓親疏有別將影響韓方積極性。相比美日,南韓對中俄的威脅認知並不突出,參與美日韓三邊合作主要意在防範和威懾朝鮮,根本訴求是希望借助美日力量,為實現韓方主導的半島統一創造條件。從美方來看,對日韓態度也存在溫差。無論外交投入還是對雙邊關係定位上,美日同盟在美對外戰略中的地位都要大大高於美韓同盟。美方對日韓不能“一碗水端平”,將不時挑動刺激韓方敏感神經,打擊韓方參與三邊合作的積極性。

  最後,對華利益訴求不同將制約三邊同盟的形成。無論在美日韓還是中日韓、中美韓這幾組三邊關係中,南韓都是考量因素較多也較複雜的一方。處於大國夾縫之中的地緣位置,加上先天體量不足,使南韓並不具備“倚美制華”的資本。面對國際地區變局,南韓尤需保持戰略清醒,一味逢迎美日只會進一步惡化半島局勢,擠壓自身戰略迴旋空間,進而損害國家長遠利益。


     來源:中新網、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中國國防報、外交部網站等綜合